孝义面塑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顾名思义,是用面经过造型艺术加工后美化的民间蒸面食品。
孝义的面塑俗称面花,它不仅是香甜美味的面食,而且还是一年当中所有重大节庆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是孝义人联系感情的纽带。
当过节或有婚嫁生日等活动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聚到主家,奶奶、婶婶、阿姨、姑娘们将一团团的面放在灵巧的手中,又捏又揉一番,再点缀上红的绿的,赋予了面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孝义的面塑,是将发好的面揉匀,精心捏塑,放在一边晾半个小时左右再上笼蒸,蒸熟的面塑要白而不变形。
面塑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而演变成的地方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面塑的内容丰富,形式各种各样。走兽类有狮、虎、猪、兔、羊、鸡、鱼、龙灯,飞禽类有凤凰、喜鹊、鸳鸯等,人物类有八仙、孙悟空、猪八戒等,植物类有石榴、苹果等,象形类有寿桃、枣花、月饼等,还有花馍、花糕等。
什么时候捏什么样的面塑是有传统和讲究的,如喜庆节日的枣花、面羊、花馍等,婚丧嫁娶的供献、寿桃、吉兔等,春节的枣山、清明节的燕子、蛇盘兔等。
面塑有大有小,大的高达一尺多,甚至两尺多,小的只有一寸至两寸。制作面塑得有一定的技艺水平,水平越高,制作出的面塑越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比如做花糕,要先做一个一尺五寸至两尺大的铺有红枣的圆面饼,将红枣嵌在塑成如意、盘龙等样的面条中,然后把它们放在面饼上拼成山状,再点缀一些盘云、鱼龙、盘兔和花果、元宝之类,用五谷杂粮点眼镶口,这些工序完成后才能上笼蒸。
再比如捏面燕,先用白面团捏出头部和鸟身,再用刀分开翅膀,切出嘴巴,眼睛的位置嵌一颗小黑豆,马上变得栩栩如生。
孝义面塑灵活生动,富有想象力,而且大胆夸张,是孝义民俗风情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孝义花椒花椒,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人药,种子
油糕也是孝义的一种风味小吃。尤其是孝义的油炸豆馅糕、油吱糕,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
火烧是我省孝义具有特殊风味的一种饼类小吃,孝义火烧有咸火烧、糖火烧、菜火烧之分。咸火
孝义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孝义柿子是孝义市的又一名优经济林品种。柿树产量高、寿命
孝义木偶以杖头木偶为主。其特点是真人在下、木偶在上,真人通过插于木偶上头的一根木杖和
孝义大枣红枣,又名大枣。自占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
孝义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孝义特产核桃大面积
梧桐山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孝义梧桐山药是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梧桐镇的特产。梧桐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