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糕粑1块约150克,藕粉100克,熟芝麻、枯饼、瓜片、桃仁、绿果脯、白糖、玫瑰糖等适量。
制作方法:
熬。用大米经淘洗、浸泡、滤水,用石磨子磨成粉,用箩筛去掉粗颗粒,将细米粉洒入少许冷水拌匀,成湿润、松散的米糕,用厚2厘米、直径7厘米的木质腰鼓形小蒸甑放入-的烧有沸水的铝锅中,直置于壶口蒸2--3分钟熟后即制成糕粑。取一大碗放入干藕粉,用少许冷水调湿,再烧沸水边冲边熬至半透明的糊状,放入白糖、玫瑰糖调好甜香味,放一块糕粑,再撒上熟芝麻和切碎的枯饼,瓜片、桃仁、果脯即成。
风味特色:
糕粑洁白,藕粉透明,口味甜香、细滑爽口。原名为糕粑稀饭,为贵阳传统名小吃。
技术要领:
拌糕粉时水不宜洒过多,松散、湿润即可,要选用优质大米。
砂锅饭是贵阳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风味小吃,由于其风格独特,味美价廉,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形状像一个小茶碗,因用“碗耳糖”制作,小孩特别爱食,故名“娃儿
贵州挑花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挑花艺术不仅苗族喜爱,布依族、水族、侗族、仡佬族也同样
原料:糕粑1块约150克,藕粉100克,熟芝麻、枯饼、瓜片、桃仁、绿果脯、白糖、玫瑰
泰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带着劳动人民的心声,在泰康人的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企业精神激励
贵阳折耳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阳折耳根”获得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鲜活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地:中国贵州贵阳。历史:据记载:在清光绪末年,贵阳市有一姓卢的,首先创制此品,风行
贵州雄精雕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年前曾兴盛一时,到了清朝末年逐渐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