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河田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汀河田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汀河田鸡,因主产于福建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是福建省传统家禽良种,《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的全国八个肉鸡地方品种之一。河田鸡含蛋白质多,脂肪适宜,肉质细嫩、皮薄柔脆、肉汤清甜;嘴、脚、皮呈黄色,颈、翅膀和尾巴的羽毛呈黑色,其它地方的羽毛金黄发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十一种氨基酸。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汀河田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长汀河田鸡是中国五大名鸡之一。《中国菜谱》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传:唐明皇喜好清明斗鸡,立鸡坊于两宫。李白有“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休惕”之句。岑参的《神鸡童谣》云:“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列为斗鸡之一。到明朝有一时期亦盛行斗鸡。河田鸡选送京都、曾被誉为斗鸡之雄,每每取胜。
河田镇地处闽西山区的腹地,是武夷山山脉崇山峻岭中的一块盆地。朱溪河在此汇入汀江,有较大面积的丘陵坡地,且有温泉与丰富的稀土矿藏。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甘薯油菜及豆类。长期以来,农民也积累了丰富的养鸡经验。过去的交通十分不便,环境较为封闭,极少引进外来鸡种,使这一鸡种得以纯化提高,逐步形成并巩固。
河田鸡完全符合优质黄羽肉鸡的特点,其体形有大小类型之分。全身羽毛皮肤与胫部均黄色,羽毛以浅黄色为主,尾羽与镰羽为闪亮的黑色,镰羽很短,主翼羽为镶有金边的黑色, 喙的基色为褐色而喙尖则浅黄。头部清秀,颈较短粗,腹部满,胫长适中,体形略呈方型。河田鸡的冠型甚为特殊,为单冠直立后分叉。这种分叉的冠型自雏鸡孵出时就已形成,遗传性稳定,在其它鸡种中是没有的。
河田鸡是在完全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以稻谷,米糠和瓜菜薯类为饲料,放牧150~180天后上市,完全符合“珍味型”优质肉鸡的标准。该鸡的屠体丰满,肉质细嫩,皮薄骨细,肉色洁白,口感香鲜嫩滑,实为禽中珍品,当地农庄素有饲养阉鸡的习惯,将90日龄的小公鸡用人工摘除1的办法进行阉割,再放牧喂养约三个月后上市,其肉质更为香滑适口,使河田鸡的声誉得到更大的提高。
经国家医药总局福建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福建农科院检测分析,河田鸡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的含量丰富,该鸡为绿色无污染食品,富含人体必须的11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它的牛磺酸含量是普通鸡的37.8倍。
河田鸡成年公鸡体重1.73公斤,母鸡体重1.21公斤。12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85.6%,母鸡为87.1%;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68.6%,母鸡为70.5%。母鸡18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量100个左右,蛋重为43克,蛋壳以浅褐色为主,少数灰白色。公母配种比例为1:10~15;种蛋受精率90%,入孵蛋孵化率为67.75%。
2000年“河田牌”河田鸡系列产品荣获“福建省农业精品展销会金奖”,2001年1月获福建省农业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会金奖。 2001年11月“河田牌”冰鲜河田鸡被评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6年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长汀河田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7月12日起对长汀河田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长汀河田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长汀河田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龙政函[2005]3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长汀县现辖行政区域。
烧肝花烧肝花盘菜是长汀传统菜肴。因其味道香脆,为下酒妙品,故流传久远。(特色)色泽金
长汀客家人爱吃“汆”的菜食,所谓“汆”,即用地瓜粉或其他生粉,和清水、盐巴拌匀在肉片
北方也称之为地瓜;“番”就是异邦,其得名,本身说明它是从南洋传入的农作物。番薯的营养
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国际友人路易·
俗话说:“没吃河田鸡,不算到长汀”。长汀是汀州故地,白斩河田鸡是汀州最负盛名的名菜,
糍粑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后来庙内住持
冬瓜甑是长汀传统夏令菜肴,味道清香,清凉解暑。在清末民初时已列入筵席菜谱,二十年代时
馆前米粉,香飘百载,在解放前和文革困难时期,曾经是客家长汀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