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胜锣鼓
首页特产 山西 大同 平城区
云胜锣鼓
特产介绍
云胜锣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得胜口是大同外长城之重要隘口,也是蒙晋交通要道。古代大同,战争频繁,军队出征、还朝皆从此处、经过。每次得胜归来,则由一名德高望重长者率领民众在:得胜口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凯旋将士,故称之为得胜锣鼓。后来它在云州(大同)地区广泛流传,因而改称云胜锣鼓。;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在两汉征匈奴J匕魏伐柔然。隋唐击突厥J匕宋抗辽金。明朝抵蒙古等历代战争中也都沿用云胜锣鼓,清朝“康乾盛世”,国家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云胜锣鼓逐步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喜庆大典、商肆开业、秋后丰收、逢年过节……等事宜之中。其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一面或三面,锣四面、挠四副、钦四副。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庆”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之乡土特色。在改革开放之年,云胜锣鼓这个古老的艺术大树又生新枝。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劳动服务公司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云胜锣鼓艺术团,团长李霖祥为了振兴云胜锣鼓,不借“三顾茅庐”,特地聘请大同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邢明轩老师来矿任教。经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刻苦排练,邢老师集三十多年文化艺术之大成,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创作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喜相逢)。似\仙过海》/猛虎下山》等锣鼓套曲。其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共分为“点将出征”/破天门阵”/班师还朝”/万、;民欢庆”四个部分组成。“点将出征”在大镰、小镣、大鼓/小鼓的轻击声中缓缓开始。接着是以喧闹之鼓曲鸣报军·:情,在节奏明快的锣鼓声中,穆桂英登台亮相、拜印点将、然后以浑雄有力的锣鼓激励杨家将士整装出发,奔赴前’线;“破天门阵”开始通过大镰J、擦、鼓褪擦鼓之声表示两军对垒,双方调兵遣将之战前准备。接着擂鼓四次,激战开始,全部乐器重敲快打,表示杨家将士冲入敌阵追击敌寇,大镣对打,小擦衬托则表示双方雇战,拼命厮杀之热潮;“班师回朝”开始鼓曲较为平缓、松弛,演奏人员队形不断更换,然后通过“轻、重、缓、急”几种打法,以示杨家将士胜利归来之乐观、自豪情景;“万民欢庆”在欢快的鼓曲声中开始,接着演奏“过街秧歌”/倒骑毛驴”等鼓曲,经过重复变奏,以示万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之激奋心情,使听众进入如醉如痴境界之中。云胜锣鼓是一种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打击乐合奏。它既不同于晋南锣鼓,也不同于太原锣鼓,而演奏起来有人物、情节和故事内容,在山西锣鼓中足可自成一大流派。如今,晋华宫矿演奏的云胜锣鼓已经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宜的艺术形式,在历次文艺大赛中屡获殊荣。它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而且还与安徽圣泉花鼓共同代表中国,参加了1994年8月在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他们以激昂豪放的演奏艺术水平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高度赞扬,演出场上掌声不断,欢呼之声络绎不绝,观众激动他说:“OK,云胜锣鼓!…‘它的演奏效果胜过西方交响乐团!”由于演出成功,艺术节组委会特地给他们颁发了“国际艺术节荣誉证书”,法国艺术团团长当场邀请他们参加1995年法国民间艺术节。随后,还有很多艺术团体抢着为他们录音、录像、拍照,围观群众摩肩接遁,热情欢笑热闹非凡。

周边特产美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