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面人的习俗产生于元朝未年。当时,大同地区的人民深受异族压迫,时常起来-元朝统治者、后来起义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为了秘密地传递信息,就在七月十五家家户户互赠面人,暗藏在面人肚里一个纸条,告诉对方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起义。因此,这带地区留有“七月十五送面人,八月十五杀靴子”的俗语。明朝统一中国后,为了纪念七月十五这个日子,仍然赠送面人,以图吉利。大同解放以后,面人越做越精致,有的还染了颜色,很多家庭支妇喜欢在面人上精雕细刻,以便在馈赠亲友时,借以炫耀自己的心灵手巧,博得对方夸奖。
如今,大同市第一职业中学教师曹秀云制作的“大同面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形象逼真,颇受广大人民欢迎,曾多次参加省、地市美术展览,并屡获殊荣。有的外宾还专门派人来同订货,以作留念。
大同地区生产陶瓷已有1400多年之历史,从我市博物馆陈列的历史出土文物考证,陶瓷制造
是应县城的一项风味小吃。传说:相传在清代中期,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把白面和糖
开始叫“老君益寿散”,到了明代中叶,方土及一些著名医学家,将此处方加以增删,改名为“
主料:鸡蛋400克辅料:猪肉(瘦)75克青椒50克调料:酱油25克料酒2克盐1克香油
制造面人的习俗产生于元朝未年。当时,大同地区的人民深受异族压迫,时常起来-元朝统治者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得胜口是大同外长城之重要隘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
北芪是大同雁北一带的特产――黄芪,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根深长,药用其根,多在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