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石耳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特产。石耳被称作山蔬第一珍品,其味鲜美可口,在徽菜中,常用石耳煨肉或炖鸽,素为食客称赞。
石耳是祁门特产之一,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的石缝中而得名。俗称石衣,又叫石菇、岩耳、石壁花等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地衣门、石耳科。石耳外形和木耳相似略大,体呈扁平叶状,块大厚实,正面有颜色乌黑有绒毛,背面呈灰绿色,腹面中间有一粗壮的“脐”,它就靠着这个奇妙的小吸盘似的脐,才得以在悬崖峭壁上安家落户。
石耳是真菌和藻类两种低等植物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多生长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脊、山腰一带。祁门石耳,品质颇佳,采作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在明代《祁阊志》中就有“石耳生长山之崖,重绠取之”的记载。由此推知,祁门采摘石耳的历史至少应在6百年以上。石耳现在都为野生状态,生长缓慢,一般需要6、7年时间才能长成。因此数量比较稀少,目前全县年产量约1000公斤左右。
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为稀有的名贵山珍。而且还是良药,有清凉和滋补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中医认为石耳可以清肺热、养胃阴、滋肾水以及益气活血、补脑强心,有良好的食疗效果,尤其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近年来研究表明,从石耳中提取的生理活性物质,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徽菇是徽州香菇的简称,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名菇之一,1990年12月全国香菇专业会议
祁门猕猴桃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特产。祁门猕猴桃“祁门9号”其特点是:汁多、皮薄,酸
烂腌菜煮豆腐是祁门地道的农家菜,一般为冬季时吃。做法相当简单:取腌菜缸里腌制时间较长
祁门盛产瓷土,但在古代,瓷器生产却不多。据考证,祁门生产瓷器至少始于明代,在《中国瓷
腌齑与黄齑一样,也是祁门特色土菜。说起这两种土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古代有个祁
黄精在祁门民间又叫作老虎姜、鸡头参等,古称黄芝,意为象灵芝一样的灵丹妙药。黄精属百合
牛体小灵活,耐热耐温,适合山区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为山区水田农作区的重要役用畜种
葛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在祁门很常见。其根部粗大且富含淀粉,将葛根挖取回来,洗净后舂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