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羌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128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汶川羌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汶川县获得的第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今年5月,汶川县人民0组织召开了汶川县《汶川羌绣》地方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了《汶川羌绣》地方标准,并于6月20日起正式实施;在此基础上,汶川县启动“汶川羌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经过质监部门的调查研究,在认真论证了“汶川羌绣”的质量特色、产品特性、地域特征、保护范围、生产技术、知名度、生产销售情况以及产地自然因素、民族因素、人文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后,“汶川羌绣”顺利通过检验检测、检查评审,2011年9月,申报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汶川县素有“羌绣之乡”的美誉。“汶川羌绣”不仅是汶川的一张精美名片,更是震后灾区失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优势。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明确了地方0建议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汶川县现辖行政区域,地方0界定保护范围的建议文件为四川省汶川县人民0《关于划定“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的函》(汶府函〔2011〕112号),标准或技术规范为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221/T5-2011《汶川羌绣》。“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成功,标志着震后汶川产业重建迈进了历史性的一步,打破了国家级地标产品“零记录”,这必将载入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光辉史册。
目前,“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法发布和有效实施,将羌绣从散户自用阶段换挡升级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对编制标准、规范绣女和指导羌绣业的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汶川羌绣,提升汶川县羌绣质量水平起到科学的促进作用。
汶川羌绣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汶川县现辖行政区域
松菌油(枞菌油)是用凤凰阿拉等地秋季雨后所产的枞菌(松菌)洗净后用新鲜植物油炸制而成
产于连山太保镇,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30多棵,其中莲塘村的一
怒碗实际上是大大小小的竹编簸箕,有的有一节底圈,有的形状像扁平的盘子。怒碗用本地所产
博州有草地162.42万公顷,为发展麻黄草、甘草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博州将利用中低产
景阳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意大利神父利玛窦首来中国传
阿龙和若柔支系的女装均有腰饰。其中,若柔支系因长期和白族共处杂居,故服饰基本上和兰坪
瑶家黑米,产于连山三水的瑶山,由瑶民刀耕火种而成
元阳云雾茶是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特产。元阳云雾茶外形条索匀直重实,色泽银灰,毫锋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