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灯始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其发展经过了火龙、正龙、
肉龙三个阶段。早期的火龙用绳索、竹篓连接头尾,舞龙时龙身施放烟火,气氛热烈,场面活跃。但火龙有躯无肉,龙形象欠佳。中期的正龙头大颈长,以篓作节,节内点灯以代烟火,舞玩时龙首高昂,灯火蜿蜒,景象十分壮观。但龙体态不全,身躯仍少真实感。最后形成的肉龙,以彩绘纸粘糊龙身,龙体完整,有骨有“肉”。舞玩时头尾摆动灵活,躯体伸缩自如,内部盏盏灯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龙身,熠熠生辉,美观动人。由于肉龙体态长大,舞玩时形如蠕动,故又称“蠕龙”。近几十年来,铜梁龙又在传统肉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集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于龙一身,且将传统闭口龙改制为张口龙,龙口内加做龙舌与口宝。新创的铜梁龙英姿勃发,神威贲张,大有吞云吐雾、气夺天地之概。
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近年铜梁又开发出千姿百态的玩具型、装饰型小蠕龙,铜梁龙正进入人们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建国35周年庆祝时,九条铜梁龙盘旋翻飞于天安门广场,曾引起国内外观者的啧啧惊叹。1988年中国北京首届国际旅游年龙舞大赛中,铜梁龙一举夺得金杯。现在铜梁龙已超越国界,飞向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
松潘县中藏药材非常丰富,草地山林广产贝母、甘松、羌活、木香、虫草等几百余种中药材。冬
连山壮瑶汉族的特色美食。大米炒熟,磨成细粉,加上佐料,把猪肉切成肉片与米粉,佐料拌匀
农特产丰富的阿里山,四季除了各式竹笋、高山茶、水果及高冷蔬菜外,随处可见昭和草、白凤
甘南糌粑糌粑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水,在碗里用手拌
炕猪肉炕猪肉亦称烤火肉,这是瑶家最常见的菜色。春节前夕杀猪宰牛,家家都制作烤火肉。其
酿酒葡萄产业是加快丹巴县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型支柱产业之一。丹巴县位于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带
以羊蹄筋为主料,配以木耳、黄花等分别蒸、煮而成。特点是柔滑鲜香。此菜始源于甘南藏族自
柴达木黄牛品种描述产地与分布: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区。外貌特征:体质结实,结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