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要到三分止
做人不能太认真、太明白,即便是与人说理辩非也只需说到三分。
唐朝无际大师曾经写了一个处世的药方,教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写得很有意思,其中有这么几句:“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有的聪明人可能会忍不住问了:“奇了怪了,这说理为什么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
“理说三分”,是一种处世技巧。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只需要三分就足够了,不必去画蛇添足;如若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就算再费多少口舌也无用。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又何必执著呢,还不如假以时日,让他自己慢慢去领悟。至于颟顸之人,又傻又愣根本不懂得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有时候还是对“虎”弹琴,弹得“老虎”上了火,就更没意思了!
另一方面,“理说三分”,也是一种宽容。人总是有缺点的,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一时真的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确是与人为善的做法,等他明白过来,自然心存感激;倘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语文老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常教学生写作的诀窍:“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笔三分”,这其实也是在教学生做人的诀窍: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风度。
不过,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很难的。因为人性的弱点之一便是“一吐为快”,碰到自己占理的时候常常会不知不觉就“理直气壮”起来。因此,许多人虽然有高僧所说的“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到时候也难以把持自己,得理不让人起来。
“理说三分”,实在是大智慧,大修养,大气度,大学问。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而只说三分,总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得理也要让人”的。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