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风味食品。又叫肉酥饼、白肉酥饼。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人们把面食统称为饼。明刘基《事类统编》载:“入炉鏊者曰鏊饼亦曰烧饼,入笼蒸者名蒸饼,入汤烹之名汤饼,人胡麻者曰胡饼。”相传这种饼由唐代段公路《北户录》里记载的“白肉胡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制法:将面粉与碱面、油和成酥面,取小面团一个,放于案板上,先用手指压平,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片,然后取饼馅放在皮面的一端摊平,再取葱花放在馅上,撒椒盐面少许,随即馅包住。在皮面一端抹一层酥面。这时右手拿起包馅的一端,趁着手劲边抻边卷(抻的越薄越好),卷好后用左手握住,用右手捏住下端,稍扭后向上一顶,放在案板上,用手压平(要求中间薄、四周厚),即成饼坯。依次制完。在三扇鏊里放些菜籽油,烧热,放入肉饼坯。烙烤至上色发脆时,翻过再烙,待两面焦黄时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层多馅香,富含淀粉和蛋白质,为餐中主食。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
西安清真名贵糕点,由鼓楼南侧“永信一”回民食品店独家生产经营,在回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的
根面角,形似半月,呈浅褐色,每联5瓣。据传是由当地传统素筵中分化出来的。初为清香型,
陕西省古典名菜。原属西汉宫廷菜,后传入市肆。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虾处理干净,虾身片成两
三皮丝相传出自唐代中期。当时殿中御史王旭、监察御使李嵩、李全交三人贪脏枉法,作恶多端
煨鱿鱼丝民国初年陕西三原县明德亭饭馆厨师创制,此菜制作极为费时,要将鱿鱼丝用小火煨一
胡麻饼是用特制粉、植物油、芝麻、天中草为主料制成的清素食品。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到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