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特产。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境内红薯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近20万吨。以无公害、 出粉率高、粉质好的莽塬红品牌享誉陕西乃至西北。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秦都红薯,明清时期已有种植。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红薯以其“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粮食属性,解决了成千上万三秦儿女的饥饿之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供求紧张时期,红薯在解决群众温饱、渡过饥荒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1年开始,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薯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强化技术力量,推广地膜红薯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马庄、双照为主的红薯产业基地,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
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马庄镇一带因为土层厚、降水少、无污染,种植红薯早有历史,为了推广红薯竞争力,村支部召集党员们集思广益,积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薯课题研究组联手,引进了“秦薯4号”、“彩色红薯”等新品种,并通过党员示范,邀请专家给村民讲解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积极推广机械化栽种、收获,注册“莾塬红”商标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如今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280多户,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红薯种植2万亩,每年为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秦都红薯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出口韩国、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秦都红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秦都红薯种植区域位于咸阳北塬的马庄镇和双照街道办,距咸阳市区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8o37′-108o45′,北纬34o18′-34o26′。东到三合村,南到下帝王村,西到龙北村,北到将相村,辖57村,总面积2万亩,年产红薯6万吨。
亦称“秦椒”,属本县特产,有辣味浓烈、皱纹均匀、角型修长、色泽鲜红,入汤不沉等特点。
西乡松花变蛋,产于陕南西乡县是陕西独具风味的传统名特产品,可称得上我国松花变蛋的状元
泾渭茯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茯砖古茶茯砖茶是陕西咸阳人发明的一种茶叶加
秦镇米皮因出自户县秦渡镇而得名。秦渡镇,是陕西关中著名的历史名镇。《古今图书集成》记
陕西关中传统风味小吃。制法:将精盐、矾、碱面捣成细末,注入40℃的水搅动一下,再将面
春节食品之年糕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
国内最优良的石榴品种之一。又名大叶天红蛋,是目前国内大红石榴结果状最优良品种之一,可
秦都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特产。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