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麻婆豆腐是由国家命名的一家《中华老字号》老牌名店。其创业于清朝同治初(1862年),开业于成都北郊的万福桥。原名陈兴盛饭铺,主厨为陈春富之妻。陈氏所烹豆腐色泽红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烫、形整,极富川味特色,陈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尔,求食者趋之若鹜,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陈氏脸生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径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因此冠为"陈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陈麻婆豆腐就被列为成都的著名食品。(来源:四川新闻网)
麻婆豆腐,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约100多年。当时,成都北郊的万福桥边有一家专供行人吃饭歇脚的小店,店主人是位脸上有几颗麻点的妇女,因为她丈夫姓陈,人们都称她为陈麻婆。陈麻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下层劳动群众,做的是小本生意。但陈麻婆并不因为赚点微利而轻慢客人,她认真学习,烧得一手好菜。在她家南来北往的顾客中,有一批挑油篓的力夫,他们每次用饭都要到集上买几块豆腐,割点牛肉,从油篓里舀点菜油,请陈麻婆为他们加工成菜。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陈麻婆见力夫劳动强度大,往往有疲惫之色,吃的菜又简单,会影响食欲,就为他们精工细作。她把牛肉切成末后,在油锅爆炒,佐以辣椒、豆豉等开胃佐料。再放汤、豆腐,出锅后再加上调味料。
这种以民间传统方式做出来的菜很受力夫们的欢迎,他们吃了麻婆豆腐,不仅胃口大开,且浑身舒畅,气通血活,极易从疲劳中恢复过来。力夫们走南闯北,到处宣传陈麻婆做的豆腐,麻婆豆腐很快便出了名。陈麻婆也将店面开到成都市区,更多的人能吃到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中国名菜,它的主料就是豆腐。其特点是外观色深红亮,红白相衬,豆腐形整不烂;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等风味,是广为流传的大众菜。特别是冬天,吃上几口顿觉遍体生暖,血液通畅。
《陈麻婆豆腐》以其麻、辣、烫、香、酥、嫩的特色而名扬遐尔。清朝末年,《陈麻婆豆腐》就列为成都著名食品(见傅崇榘)。为了让百年美食进入寻常 百姓家,我们历经数年上百次的试验,终于使《陈麻婆豆腐》调料 该店名菜--陈麻婆豆腐被收入中日合编的《名菜集锦(四川)》 一书中。
水井坊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井街酒坊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水井街,在府河与南河
原料准备:面粉500、黄油150克、糖粉500克(实耗300克)、鸡蛋150克、盐鸭
材料:面条200克,虾仁20克,熟鸡肉片/水发香菇各20克,熟冬笋片20克,火腿片1
陈麻婆豆腐是由国家命名的一家《中华老字号》老牌名店。其创业于清朝同治初(1862年)
“宫保鸡丁”是一款历史悠久的四川名菜,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四川总督丁宝桢府中首创。丁宝桢
用料:抄手皮500克,瘦猪肉400克,豆粉150克,鸡蛋1个,清汤100克,葱50克
原料准备:面粉500克、洗沙200克、猪脂300克、精炼油2000克(耗50克)、清
三合泥著名小吃,流行于川西广大地区,其特点为酥香油润、味甜不腻、滋糯爽口、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