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梅肉,是晋商庄菜代表菜,也是晋式第三蒸,因用酱豆腐汁相蒸去腥提鲜而名。大同民间宴席有杏梅肉,则用杏干相蒸,制法略同。相传,晋商常家的创业始祖常威,本一介书生,学端木经商,乾隆初年已累财十万,后将生意交子经营,自己则专心教孙读书。常威发现这些个读书郎嫌腻,常将菜中白肉挑出。一次有人给他送来一罐酱豆腐,常威灵机一动,将白肉蘸酱豆腐吃,果然咸香不腻了。于是他叫厨房每次制作肉时必加酱豆腐相蒸,取名“酱梅肉”,夹在馍里给这些读书郎吃。久而久之,酱梅肉在晋中一带传播开来,进入了八碗八碟宴席当中,成了一道山西地方特色菜。
酱梅肉在太原全晋会馆改良吃法,配以荷叶饼、酥方、葱丝、黄瓜丝等,深得顾客称赞,成为一道畅销名菜。笔者曾陪著名美食家李耀云大师品此菜,兴所致,借白朴《沁园春》略改赋云“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亲友相欢。酱梅肉前,得味慰馋,鱼鸟溪山任往还。岂忘否,访晋商故里,食典相传。”的确,名菜多典故,典故多言礼。如此“晋式三蒸”传承至今、慰馋于人的,还有着一份味中之味、养心益神的东西了,菜式虽千变万化,此为鲜活灵魂。
酱梅肉,是晋商庄菜代表菜,也是晋式第三蒸,因用酱豆腐汁相蒸去腥提鲜而名。大同民间宴席
阳高县特产京杏脯,是用本地京杏果实精制而成。果肉色橙黄、肉厚、质地疏松,汁多味甜酸并
压合落有时也写作压饴饹,这种面食用粗粮精制而成。压合落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合落床子,它可
在大同地区的特产有“三黄二白”之说,即是:浑源的黄芪,大同的黄花,天镇的“里外黄”山
玻璃饺子是阳高独具特色的民间食品。它源于民间,又由民间进人宾馆、酒店的餐桌。由于它的
阳高人吃羊杂汤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阳高一带为林胡、楼烦
阳高人最爱吃的野菜是苦菜。每到春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便操上铲儿,携篮挎筐,踏
涮羊肉有四大特点: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观。阳高的涮羊肉,选料非常讲究,以长城乡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