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中寺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始建时间最早的日本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的祖庭。
寺院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经四年修筑,于承明元年(476)落成。净土祖师昙鸾于此驻锡。隋大业五年(609)名僧道绰入寺,修旧扩新。唐贞观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为文德皇后祛病祈福拜谒玄中寺,赐名“石壁永宁禅寺”,从此玄中寺成为官寺,得到较大规模的扩修。贞观十五年(641)善导拜道绰为师,弘扬净土法门。开元九年(721)建立甘露无碍义坛。此后,邑宰张令孙新建前殿、回廊、高门,开拓了岩崖,扩展了寺院。贞元十二年(796)九月二十二日,石壁山降甘露,唐德宗下令立甘露义坛。元和七年(812),宪宗赐名“龙山石壁永宁禅寺”,并赐寺庄150里有余。北宋元祐五年(1090),寺遭大火,仅留御书阁与法堂。寺僧道珍广为募化,数年次第修复。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寺又罹火,堂、阁、殿、石悉为灰烬,法师元钊锐意复兴,重刻了渤海高氏碑,重建了寺院,古寺焕然一新。金末兵乱,寺院又归灰烬。元太宗元年(1231),中书省命太原监纳使崔定宣谕,改石壁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指令园明禅师惠信重建殿宇,再塑金身。至元六年(1269)封惠信高足广安为太原路都僧录,大规模扩建寺院。到元贞元年(1295)寺院所属下院40余处,遍布山西省内外。元末之乱,寺院诸殿复归乌有。明永乐十二年(1414)法师鲁岩重建大雄宝殿。宣德九年(1434)修复寺院部分建筑。
嘉靖十九年(1500),法师法幢重修法堂和僧舍。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建天王殿。清康熙十五年(1676)重修立佛殿。康熙三十三年(1694),寺僧真常募修韦驮殿。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东西两院。同治年间,万佛殿毁于火。光绪二年(1876)东西配殿毁于火。光绪十七年(1891)再罹火患。至此,寺院仅存天王殿、准提、接引二殿及祖师殿、鸠鸽二仙祠。民国二十一年(1932),名僧力空赴寺参拜,目睹寺院荒芜之景象,于翌年请了世住持玄中寺。民国二十六年(1937),正空、雪俊继锡。民国三十四年(1945),西岭、裴家山二村各抬走寺院铁钟一口。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大小70尊铁佛被毁。翌年10月,附近七主村人复捣毁大小铁佛145尊、大小铁钟5口、高5米的铁塔1座、铁狮子2个、铁磐7个。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圪垛村人拆去千佛阁木料及各院房梁、门板、窗户、桌凳、牌匾多件,千佛阁悉成瓦砾。
2013年5月,交城玄中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玄中寺得以复兴。195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次拨款修建了玄中寺石桥。1955年初到翌年底,重建了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东禅堂、西客厅、东西碑廊、牌楼门。并修筑地下管道,将寺西龙潭沟泉水引入鱼池,同时修筑了简易公路。1956年,象离法师住持该寺,圆寂之后,由力空、明达继锡。文革期间,寺院损失惨重,1967年8、9月两次被太原“四野战斗队”包围砸抢,损失祭器财物价值10万余元。1979年8月,重新扩建了祖师殿,新建了客堂、接待室、灶房。1982年10月,国家投资71万元,建成四级公路4公里。1985年,重修了千佛阁。经国家7次拨巨款,寺院修葺一新。现存墓塔共60余座,其中南塔院30座,可辨认的17座:金代1座,元代9座,明代6座,清代1座;北塔院30座,其中可辨认的7座:元代2座,明代4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1座。现存建筑,除秋容塔为宋代建筑外,其余皆为明清重建。
景区地址山西交城县城西北
最佳旅游时间春夏秋季
开放时间6:00——18:00
景区门票淡季:15元/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