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沁古城又称四十里城子,距离焉耆县城12公里,是汉代焉耆国都员渠城。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治所。
“博格达沁”维吾尔语意为高大宏伟之城。古城略呈长方形,周长3083米,占地6平方公里,与《大唐西域记》中“域周六七里”记载相符。现存城垣平直、坚实,中下部夯土筑,基厚五六米,城墙上部有土坯垛堞。城墙厚2米, 残高3.5米。城墙东南和西南有缺口,宽约10米,估计是两处城门。古城中间有大土堆两个,最大的周长143米,上覆盖有红烧土,并有红方砖露出表现;较小的土堆南面露出土坯垒砌的残墙。两个土堆估计是原城中主要建筑塌后的遗留物。城西北隅有一土堆高4米。离城半里还有一小城,已颓,周长约1.5公里,城中还有一个小城基,类似当时府级之属,该城还配有护城河。博湖达沁古城周围有许多防卫建筑,当地居民称之为“黑讫达”,都是用巨型土坯垒砌的堡垒状建筑。内有高台、住房、外有围墙。在“黑屹达”周围发掘出一批汉唐叠压古墓葬。从大量古城土实物推算,博格达沁古城历时久远,经汉、南北朝、随唐而后衰落。遗址发掘的罐、瓶、盘、杯、灯、锅等陶器属北朝和隋唐遗物,铜镜、包金铁剑、金带扣和装饰品等属汉代物品、另有“开元通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唐代钱币和戒指等饰品。
博格达沁古城又称四十里城子,距离焉耆县城12公里,是汉代焉耆国都员渠城。也是唐代焉耆
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又名“四十里城子”,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堡乡东面,距库尔勒40多公里,“
霍拉山佛寺遗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乡霍拉山村东南的山梁和山前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
锡克沁千佛洞,又称“七个星明屋”,在焉耆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明屋”维吾尔语是千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