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为黔东北一带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常在这一带拾得铜矛、箭簇等小件铜器和残陶器、陶片等。1981年夏,经调查证实系一汉墓群。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至200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在此发掘汉墓43座、窑址2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长方形、凸字形、铲形券顶砖、石室墓、岩坑墓等。出土遗物有国家一级文物铜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提梁鼎、青铜甑、穿绳钱串,以及钱树佛像、鍪、扁壶、提梁壶、釜、瓶、盘、洗、钵、耳杯、印、钱币等铜器,罐、钵、釜、俑、房屋模型等陶器。40%以上墓葬出土粉末状或颗粒状朱砂,多者达百余粒,经硫同位素测定,其产自当地,这一发现改写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史。
早期历史
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务川大坪汉墓的形成与秦汉时期黔中地区朱砂采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研究黔中地区的行政建置、乌江流域的古代开发史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畔,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的龙潭村,居住着的2
毛田天主教堂毛田天主教堂位于砚山镇之毛田大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建,于19
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
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位于丰乐镇至新田村公路右旁,从采集的绳纹陶片,打
洋岗河洋岗河位于务川自治县城东郊,距县城7公里,是涪洋河和洋溪河汇合之地,东流汇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