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马碑
首页景点 广东 东莞 东城街道 南城街道 万江街道 莞城街道 石碣镇 石龙镇 茶山镇 石排镇 企石镇 横沥镇 桥头镇 谢岗镇 东坑镇 常平镇 寮步镇 樟木头镇 大朗镇 黄江镇 清溪镇 塘厦镇 凤岗镇 大岭山镇 长安镇 虎门镇 厚街镇 沙田镇 道滘镇 洪梅镇 麻涌镇 望牛墩镇 中堂镇 高埗镇 松山湖 东莞港 东莞生态园
节马碑
景区介绍
节马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樟木头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高埗镇松山湖东莞港东莞生态园,节马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节马碑,原置于虎门寨关忠节祠内壁。是清同治元年(1860)重修此祠时,虎门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样,右营游击赖建犹所立。

碑料为黑云石,碑长1.5米,宽0.4米,厚0.023米。节马碑图文并茂,前段刻有一幅栩栩如生的节马图,后段是赞颂节写的《书马行》诗文。它记载了1841年1月7日,英军重兵进攻虎门海口的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领全台600多名官兵,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而绝大部分壮烈殉国,陈连升的战马也被掳香港,其坐骑久随主人征战,训练有素,性如其主。

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则摔,刀砍不惧,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也不吃,每日朝着虎门沙角烟台的方向悲鸣嘶叫。好心的中国人把饲料喂它,捧给它才吃,如果放在地上它就不吃,并昂首而走。每当近前看它的人讲到它是陈连升的战马时,它就泪水涔涔,当有人说带它回虎门时,它就摆着尾巴跟着走。但是,英国侵略者始终不肯放它回来。

它长期忍饥挨饿,终于1842年5月,因-而死在香港,成为百世留芳的英雄节马。后人绘其形,颂其节,刻于石碑,让群众供奉拜亲。

1838年,日军侵占虎门后,虎门寨的关忠节祠遭到日军空袭而毁,节马碑也塌毁埋在瓦砾中。1954年秋,沙角海军部队为了向广大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派员到太平等地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虎门寨关忠祠旧址的碎石堆中找到书马碑的中段,后来又在一位老居民家里的厨房地板中找到前大段,在关岳庙桥下找到后一段,3块拼凑起来才成为一通完整的节马碑。这块碑的原件现藏在广州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的是复制件。

节马碑展出后,不少国内外观众看后均为节马的精神所感动。《解放军报》1990年5月30日的一篇文章写道:“马无‘节’将随人仰俯;人无‘节’必屈膝折腰。”一个人要站得直,立得正,只有血肉之躯还不够,还必须有点硬骨头的精神。中央的领导同志看了节马碑后,对节马的精神也十分赞扬。节马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周边景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