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省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消息传到东莞,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组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3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力行小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14日晚,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莞城西门正街紫霞坊的立达小学召开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动员大会,有四五十人参加,会上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发动知识青年,组织起来上山打游击。会上还决定,由何与成、王作尧向东莞社训总队副队长颜奇申请组织一支壮丁常备队,为有别于已成立的壮丁常备队,新成立的队伍取名为抗日模范壮丁队。
1938年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东莞中山公园(现称东莞人民公园)操场正式宣布成立,队伍有100多人,20多支-,10多支手-,编为三个小队,由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王作尧任队长,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织部长袁鉴文任政训员。是日晚饭后八九点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中山公园操场进行了训练。训练科目从立正、稍息、解散、集合、行进、跪下、卧倒、操-到利用地形、地物、放哨等等,还学习越过障碍物、爬墙等,一直练到拂晓。
1939年初,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清溪苦草洞整训,与黄木芬领导的东宝惠边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及各地集中起来的武装,编成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与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一起,担负起在东江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使命。后来,这两支游击队发展成为威震南粤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莞城街道:莞城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5.2万人,从唐朝至德二年至今已有近1250多年历史。莞城作为东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千二百多年来旗峰莞水积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莞城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莞城是东莞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铸造了莞城独有的精神和灵魂。在莞城有宋代资福寺舍利子塔、明代西城楼、有见证…… 莞城街道详细信息++
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位于望牛墩镇上合望角村,GPS坐标:北纬2
兼六公祠——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寮步镇泉塘村泉新街5号,GPS坐标:北纬2
长安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由香港长安球会控股有限公司与长安镇对外经济发展总公司合资组建。
位于谢岗东北部的黎村崖山公园是谢岗镇的另一处景点。崖山呈东西走向,长约3公里,海拔近
朱执信纪念碑在虎门镇海军医院内(现执信公园)。民国十二年(1923年)年立,碑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