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民学校旧址位于漳浦县长桥镇丹井村葛后自然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驻漳浦的共产党人转到长桥镇丹井村葛后自然村开展农-动。其中一批共产党人,中共闽南特委委员、中共福建省临委执委李联星和王占春、蔡永发等以办农村夜校为掩护,进行整顿农会的工作,并在丹井村陈氏祖祠创办醒民学校,他们根据农村中的现实生活内容编写教材,并运用演戏和教唱方言歌谣等方式,形象地揭露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状况,启发、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在整顿和发展农会组织的同时,他们注意物色、培养农会骨干,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丹井村党支部,领导农民从和平--斗争方式发展到武装抗捐抗税斗争,成为漳浦早期建立的农村党支部和农民武装地方之一。
醒民学校旧址陈氏祖祠近年来已进行了修缮,并树碑保护,保护状况较好。
醒民学校旧址于2004年6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漳浦县旧镇镇浯江上游的石牛尾村,是一个古香古色、宏伟壮观的清代民居古建筑——“秀才村
种玉堂位于漳浦县赤岭乡(原苌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间由福建陆路提督蓝
后康陈氏种德堂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山前村,年代为民国。简介:系印尼华侨陈玉宇、陈玉规在民
漳浦文庙大成殿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后沟巷。漳浦文庙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
醒民学校旧址位于漳浦县长桥镇丹井村葛后自然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驻漳浦的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