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标牌。
龙井禅寺原名龙井庵,坐北朝南,面对畴溪,遥望南雁群峰。周围竹林茂密,环境幽静。是南雁荡山千年古刹十八庵之一。禅寺正殿系穿斗抬梁式木结构,东西两首横厢有小0,进门是块长方形天井,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禅寺内外各有一口泉井,水质甘美清洌,旧称龙井。自红军挺进师进驻山门饮用龙井水后,群众颂该井为“红军井”。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街李氏、池氏大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李氏大屋
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
凤林小学是党领导平阳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30年冬,共产党员叶廷鹏和黄先河、黄美迎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外地求学的平阳学生纷纷返乡,联合本地进步教员和知识青年,在中共浙南
1927年至1949年,全县(含苍南县)有1000多位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