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西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优秀儿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被抓被杀上千人,被拆烧民房1000多间,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烈士就有117名,是浙南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代价最大的地区之一。这批烈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山门革命烈士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南麓,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面,建于1957年。烈士墓坐北朝南,宽24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墓穴分2级,长方形,砌有砖石栏杆。墓地周围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墓前高竖1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纪念碑,上 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墓的左首是1936年6月11日红军挺进师在沙门镇百丘田战斗中牺牲的两位无名烈士墓;右首是生于1912年山门上岛庄陈志金烈士之墓,他于1941年11月在安徽歙县对日作战中牺牲。正前方大墓里安着的有林瑞清、曾仲玉、杨青梅、胡爱玉、潘莲英等20多位烈士。
山门革命烈士墓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将士400余人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400余人,从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位于平阳县山门镇,陈列馆坐北朝南,总面积680平方米。西侧为
1948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十区队从平阳、泰顺边界秘密回到山门
1948年7月21日,中共平阳县委机关和浙南游击纵队第十区队指战员,在县委书记郑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