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西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优秀儿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被抓被杀上千人,被拆烧民房1000多间,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烈士就有117名,是浙南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代价最大的地区之一。这批烈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
山门革命烈士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南麓,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面,建于1957年。烈士墓坐北朝南,宽24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墓穴分2级,长方形,砌有砖石栏杆。墓地周围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墓前高竖1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纪念碑,上 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墓的左首是1936年6月11日红军挺进师在沙门镇百丘田战斗中牺牲的两位无名烈士墓;右首是生于1912年山门上岛庄陈志金烈士之墓,他于1941年11月在安徽歙县对日作战中牺牲。正前方大墓里安着的有林瑞清、曾仲玉、杨青梅、胡爱玉、潘莲英等20多位烈士。
山门革命烈士墓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春堂药店,曾是平阳北港一带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当年,当地名医林鸣谦以药店老板身份作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
1928年1月,省委特派员郑馨到温州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后,中共永嘉、瑞安、平阳县委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
1937年9月、10月,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部队先后两次进驻平阳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