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冬,中共平阳县委决定在平西区创办一所游击队后方医院。平西区委经过讨论,把医院办在怀溪乡的小岭和樟树坦2个山村。怀溪山高林密洞多,便于隐蔽。穹岭、小岭和遥岭通向珊溪、双桂、周山下等山区,连接青景丽游击区,接应和撤退都很方便。而且,小岭村和樟树坦村是畲民聚居地,群众受尽国民党的压迫剥削,亲近共产党和游击队,他们使用畲族语言,较易蒙骗敌人。后方医院常设的一个点是樟树坦村徐焕敬家1幢2层5间木结构楼房。
医院开办时,设备仅有一只从敌人那里缴来的急救箱。包扎用的纱布和消毒用的酒精等,都是地下交通员穿过敌人-线,翻山越岭到水头、山门等集镇采购来的;手术器械用匕首甚至家用剪刀代替;药物以当地中草药为主,采用群众提供的民间秘方配合治疗。医生是当地人池方水,助手是当地的雷朝福、白秀英等。一有伤病员,群众就不顾自己安危,将伤病员送进医院。大妈、大嫂们为伤病员安排床铺,烧水、洗伤口、洗刷血衣,协助医务人员救治、护理。遇到伤病员较多时,人们就主动腾出自己的房间、棉被作临时病床。年轻人以割草砍柴为掩护,日夜轮流在屋前屋后站岗放哨,以保证伤员安全。为了伤病员早日康复,重返前线,畲乡群众经常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野味,送给伤病员补充营养。群众的热心护理,深深感动了在畲乡医院养伤治病的游击队战士。他们伤病稍好转后,就抢着为群众做事,教孩子们学文化,教大家学唱革命歌曲。偏僻的畲乡,充满了军民鱼水之情。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位于今平阳县怀溪乡南山垟村,距平阳县城50多公里。樟树坦村徐焕敬家1幢2层5间木结构楼房,该房屋坐北朝南,前有小溪,后有小路通往穹岭、小岭和遥岭。原址年久失修,在1994年17号台风中坍塌。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400余人,从
1938年3月,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在平阳北港水头街三桥堂成立,主任黄耕夫。留守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平阳县委机关进驻王坛村,并经常在该村洪氏宗祠举行较大的活动。县委书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就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编入新四军及党在浙江的工
1948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十区队从平阳、泰顺边界秘密回到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