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平阳县委机关进驻王坛村,并经常在该村洪氏宗祠举行较大的活动。县委书记郑海啸和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分散住在群众家里。其中郑海啸住在一群众的灰间(即存放焦泥灰的屋子)里。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县委先后在王坛举办了3期知识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首期青训班学员主要来自平阳、温州、瑞安等地,约40人,编为4个小组。班主任苏松,副主任卢声亮。第二、三期班主任为卢声亮。通过学习培训,青年学员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革命意志得到了磨练,并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平阳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4月,县委在王坛召开扩大会议,调整了各区委领导班子,成立了城镇工委。同月,县委在王坛与国民党浙保六团的代表会谈,商洽该部起义事宜。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位于平阳县腾蛟镇岭门办事处王坛村的洪氏宗祠。该宗祠为3间木结构平房,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宗祠后有道路,周围树木较多。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中共党员陈仰富、黄美迎、黄美金等到磨石坑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展党组织。1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将士400余人
1947年冬,中共平阳县委决定在平西区创办一所游击队后方医院。平西区委经过讨论,把医
1938年3月,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在平阳北港水头街三桥堂成立,主任黄耕夫。留守
凤林小学是党领导平阳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30年冬,共产党员叶廷鹏和黄先河、黄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