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通化县果松镇境内的大罗圈沟河、果松川、老虎山一带,前期涉及通化县石湖镇挠头沟。由于多年来没有投入经费进行调查和保护,年久失修,加上自然腐蚀,密营、战壕等遗迹已损毁。
1932年10月,辽宁民众自卫军与日伪军作战失利,通化失守,自卫军大部溃散,唐聚伍、孙秀岩等将领纷纷潜行入关。王凤阁认为,要真正抗日就要留在东北,于是坚持“-不离人,人不离乡”的抗战理念,率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返回临江、通化、辑安三县交界的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一带,后坚守在临江、通化、辑安三地交界处的老虎山,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地内修建要塞,分兵驻守。在这里,相继修建了被服厂、-械修配厂、粮食加工作坊、油坊等设施。受在当地活动的抗联影响,王凤阁注意对部队进行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为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和支持,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王凤阁部剿灭土匪武装,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帮助群众收种庄稼,形成了良好的军民关系,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的建设。自1932年冬至1937年4月王凤阁牺牲,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老虎山一带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先后坚持了5年之久,第十九路军与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为坚持南满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王凤阁领导创建的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吉林省境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外的、唯一由抗日义勇军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形成于1932年至1937年,利用于1983年秋。遗址没有投入经费修造建筑物,保护和利用不够。(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二密镇德胜村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北部的二密镇德胜村后山山坡上,距村2公里,地面积7
姜乃盛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江甸镇政府所在地西江村村西1华里处的龙头山山脚下,占地面
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通化县兴林镇荒沟村东面山脚下,距离村中心1华里,遗址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六路军过道河子战斗遗址,位于通化县二密镇恒德村东部的过河道子屯,距
通化蝲蛄河湿地公园位于通化县西北部四棚乡和英额布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