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宜良
沔阳农村凡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酒席桌上都少不了十二大碗。这既体现了一种民情风俗,又显示出沔阳人好面子,谁家办事的时候都不想让别人背地里说闲话。因此酒席办得越丰盛越好,而每碗菜的分量也相当之足。就其碗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其上菜的顺序也很有讲究:
第一碗:竹笋炒肉或千张炒肉,属称“贺菜”,即恭贺新禧。
第二碗:油炸花生米,这是一碗下酒的好菜。沔阳喜欢喝酒的人,对花生米情有独钟,用沔阳的一句歇后语形容就是“哄鼻子过喜事——好得哼!” 第三碗:鱼丸子。其制作方法很有讲究,选一条肥鱼,多是草鱼,剖开洗净分成两半之后,用刀顺着鱼肉刮,刮下来的“鱼泥”加鸡蛋清和微量淀粉拌匀揉成小圆子状,放在水盆里泡着,如是浮起来的就做到了位。然后将圆子捞起放到锅里面煮至水沸,加上调料,特别是要加上醋,其味鲜嫩酸香爽口,也是一道解酒的好菜。但鱼丸子是有数的,每人只能吃三个。故沔阳有“瞎子吃鱼丸,心中有数”的谚语。
第四碗:蛋糕。具体的做法:将新鲜鸡蛋(一般每碗八个)打泡,加上葱蒜等作料放到锅里调成厚约2厘米的干块,捞上来切成方形条状,装入碗中淋上热汤即成。这样做的蛋糕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第五碗——第七碗:三蒸(蒸肉、蒸鱼、蒸菜)。在沔阳酒席上如果没有三蒸,就不能称之为席。这三道可是绝对的主菜,其中蒸菜,可以是蒸土豆,也可以是蒸藕,以这两种居多。
酒宴出到第六碗菜时有个小插曲,即端菜的人会端来一小碟瓜子。接菜的人把瓜子分给在座的宾客,各位都要表示一下意思,丢点小钱到碟子里头,一般做上席的客人要多丢,但没有要求非丢不可。这碟子里的钱,并不是给东道主的,而是交给厨师,表示对厨师的一点感谢。如哪个酒席桌上丢的钱多,厨师还特意为其加一碗菜以表回谢。
第八碗:滑鱼。滑鱼其实就是油炸鱼块。将鱼块拌面粉用油炸过之后,再和着汤和调料煮一会即成。
第九碗:粉丝鸡汤,这鸡一般是家养土鸡,营养丰富,故沔阳有“吃粉鸡子”的说法。现在有的人家也换成胡萝卜烧鸡,味道也不错。
第十碗:滑鱼头。将鱼头掏干净,拌灰面用油一炸,再勾兑一点汤汁和调料,也是一碗美味佳肴。据说,多吃鱼头可使人变得聪明。
第十一碗:肉丸子,又名肉坨子。即将鲜猪肉剁成肉泥,加上适量食盐、葱花、生姜、味精等作料和少量面粉拌匀,捏成肉丸入油锅走一下捞起,然后随着三蒸一起入甑,因而比纯粹油炸的要好吃些,毕竟有三蒸的味道在里面。
第十二碗:“下饭菜”。这道菜内容不等,因为每家办事的时候都不同,有的会上青椒炒肉,有的会上榨菜肉丝等,但一般来说,这道菜都要带辣一点,便于下饭。
十二大碗已上完,最后再加上一两碟酱菜,比如腌萝卜丝、腌韭菜或者乳豆腐之类的。这有利于开胃,使人酒足饭饱,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好比雪中送碳,锦上添花。
沔阳酒席十二大碗,虽比不上山珍海味,但却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特色,有的在全国风味饮食文化中还占有一席之地。
说起仙桃的地方风味,有一道菜比沔阳三蒸还有名,只不过被人给淡忘了,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在乡下,几乎家家都种豌豆。不过单种的很少,一般是和麦子套种,称之为“嘎麦懒”。豌豆麦
主料:小型三黄鸡1只(300g)配料:葱1根、姜3片、麻辣酱1袋、盐少许、花椒15粒
清真牛肉丸有其独特的回族风味。它是选用清真牛肉,经手工剔去筋皮,精心剁碎,再配以碎鲜
出门在外,思乡情盛,想起故乡的腌菜来。故乡的腌菜多为乡亲们自腌自食,闻之令人垂涎,食
沔阳最负盛名的咸菜——盐菜、豆豉、鲊辣椒,虽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菜肴,可它们曾做过清宫
仙桃香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有“鄂
炒米是家乡人以备不时之需的一种方便食品,简单地说;炒米先将糯米浸泡后,用木甑蒸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