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齑煮笋是祁门名菜,其做法是选取较嫩的白菜,洗净后用清水煮开,注意不可太熟,捞出冷却后,一棵棵码放在木桶或水缸中,适量倒入一点腌菜的酸水,用石块压住,渐渐会出水淹盖住菜棵,数日后即可食用。
成品黄齑颜色鲜黄,有种特殊的酸味。春季选择上好的嫩竹笋,将黄齑切成小段,与切得薄薄的笋片一起,慢火煮至透熟,放入许多辣椒粉,其味稍酸而辣,有种特别的鲜味。有人喜欢在其中加入豆腐片,也有人放些香菇、火腿片,更加鲜美。
黄齑的齑字是祁门土语发音,究竟是何字难以确定。我国古代即有黄齑之名,是腌菜的一种,常用“黄齑白饭”一词形容粗菜淡饭。但细究之下,齑本意是指细碎而较干的东西,而祁门黄齑却是整棵且汁水淋漓,似乎名黄渍更加贴切。
黄齑煮笋原料非上品,适口者自珍,不少老祁门人对其有种特殊的偏爱,百吃不厌。(摘自《祁门风物》)
祁门石耳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特产。石耳被称作山蔬第一珍品,其味鲜美可口,在徽菜中,
清蒸红辣椒在祁门乡间进餐,主人会端出一大盘清蒸红辣椒。这些大红辣椒整齐地码排在盘子里
观音豆腐、楂子豆腐与苦槠豆腐名为豆腐,其实与豆类无关。观音豆腐又叫草豆腐,其来历颇有
黑木耳别名木蛾、树鸡、荤耳、黑菜等,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人们经常食用的黑木耳
苦槠豆腐制法与楂子豆腐制法大同小异,这两种豆腐均呈酱褐色,光滑而微透明,祁门人一般用
祁门瓷土瓷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为祁门特产之一,自古就很有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
祁蛇是我国特有的蛇种,又名蕲蛇、白花蛇、五步蛇、方胜板等。因其蛇头为三角形,身子短粗
朱花是祁门人的俗称,即紫藤花。紫藤是我国一种著名的观花藤本植物,每年春季开花,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