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大裙翅是中国广东粤菜。原来是广州大三元酒家特有名菜,为“翅王”吴銮首创。用裙翅炮制而成,原料众多,工序复杂,清脆爽滑,营养丰富,是传统粤菜的代表作。
鱼翅是鲨鱼鳍的干制品。大裙翅取自大鲨鱼的全鳍。粤菜的大裙翅分作三围,鱼背近头部的前鳍称头围;近尾部的后鳍称二围;尾端的尾鳍称三围。裙翅是鱼翅中之上品。在高级海味中,鱼翅入馔的是最晚的。
明代刘若愚的《明宫史》有记录,但比较含糊“先帝最喜用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共烩一处,名曰‘三事’恒喜用焉。”这里所说的鲨鱼筋,可能就是鱼翅。《潜确类书》里也有类似记载“湖鲨青色,背上有沙鳍。泡去外皮,有丝作脍,莹若银丝。”清代时,袁枚以其正名列入 《随园食单.海鲜单》,此后一直身价百倍,而登大宾之筵,享誉内外。清光绪拔贡南海人胡子晋著有《广州竹枝词》云“由来好食广州称,菜式家家别样矜。鱼翅干烧银六十,人人休说贵联升。”并附注云“干烧鱼翅每贵碗六十元。联升在西门卫边街,乃著名之老酒楼,然近日如南关之南园,西关之漠觞,惠爱路之玉醪春,亦脍人口也。”本世纪三十年代,广州大三元酒家以红烧大裙翅闻名,售价也达六十大洋。主制此菜的名师吴銮乃有翅王之称。
仁信双奶皮双皮奶,顾名思义,乃含双皮之奶也。据说当年顺德一位叫河十三的农家子弟,在清
和味牛杂萝卜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厨师发明的。光塔寺是一座历史悠久
广州牙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
鲜虾云吞面民国初期,当时广州西关一带流行用面担上街摆卖云吞,尤以“驰记”最有名,档主
法式焗蜗牛法式焗蜗牛是越秀区中国大酒店的招牌菜之一,其味香、质嫩,食后令人回味无穷,
“鲜奶蘑菇”是广州的一道名菜,颇得食客们的青睐。蘑菇是一种食用菌。早在二千多年前,我
据说从前西关人在中秋前后必到泮塘吃菱角,可是菱角这种东西季节性很强,居住在西关的一位
是大小宴会必备的菜式。据说是山西河东的一个尼姑创制,清代末年由湖南一位姓邓的厨师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