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粉,的确是令不少广州人因回味而垂涎的传统小食——软软的粉条,煮得半烂;绸绵的米浆;丰富的配料:肉末、虾米、冬菇粒、香脆的猪肉渣粒、拌有青椒粒炒成的萝卜粒子——粉条的软滑、配料的嚼头、萝卜粒的爽辣、醒胃——当年几分一角的美味早餐,而今在广州却难得一见。就算找得到,功夫和食味都大不如前,只会招来一次又一次的扫兴。
环市东淘金路和宜安广场一带,历来给人的感觉都是新派食肆快餐店的聚集地,可偏偏在此,竟然能吃到最为传统食味的濑粉。1元5角一大碗,经营时间,早上九点以前。档主琼姐,曾是广州一间有名食府的洗碗阿姐,为人和善,人缘好,可能是近厨之故,当自己做老板时,得到名厨的点拨,做出来的濑粉果然不同。
多年来,琼姐做濑粉一直坚持人手泡制,粉是自家石磨磨的,人手和粉,人手推粉条。入室经营一直是琼姐的最大心愿,两年前好不容易在建设横马路找到一间地铺,交了上万元定金,怎知店主是个“粉友”,卷款逃了,琼姐无处可追,入室于是成了泡影。看来琼姐想再攒够下次入室的钱,不知又得卖多少碗濑粉才行了
黄埔宴2003年,黄埔区旅游局为了整合区内饮食与旅游资源,委托黄埔区内的“中国餐饮名
北宋年间,下沙村里住着姓梁的母子二人,穷得家徒四壁,六七岁大的儿子饿得面黄肌瘦的。邻
萝岗甜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岭南佳果最负
南岗鱼包南岗鱼包是南岗及与其毗邻一带的特色佳肴,享誉遐迩。其制法分两步:一、鲮鱼去鳞
相传光绪年间李鸿章赴粤巡视,途中突患急病,重金请遍全广州的名医疗诊却未能查出病因。不
黄埔的菠萝鸡是每年波罗诞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为当年来自西域的朝贡使者达奚司空死时,
满坛香这道菜式是从潮菜“佛跳墙”演化而来,是将鸡、鹅、鸭、鱼肚、鱼唇、冬菇及其它海味
咸煎饼为油炸小食品之一,其饼咸中带甜,尤其以德昌咸煎饼在海外华侨中口碑甚佳,最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