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荸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团风荸荠是团风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团风荸荠栽培历史悠久,据可考证的史志文献记载,团风栽培荸荠有400年以上的历史。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的《黄冈县志物产篇》,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的《黄州府志物产篇》均对其作了准确文字记录。
长期以来,在黄冈至今流传着“黄州的萝卜、巴河的藕,团风的荸荠、红安的苕”的名优土特产俗语,还保留初春时节用荸荠、甘蔗和茅草根煎水预防脑膜炎和感冒的习俗。
荸荠在团风方言中为“勃脐(音:bo qi)”,源于明朝的《救荒本草》。顾名思义,它是荒年的救命食物。解放前,团风荸荠的种植以农家小田分散种植方式为主,市场流通极少。解放后,人们对荸荠的食用性、药用性和特色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大田栽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明显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团风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探索团风荸荠高产、优质的途径。通过不懈地努力,团风荸荠唱响了团风的特色,已分别于2000年被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鄂荠1号” 、2008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合格证书”、2009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团风荸荠”于2011年4月14日通过省级地方标准审定,成为全省至今唯一的荸荠认定品种、第一个对荸荠实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第一个荸荠省级地方标准。
团风荸荠生产已初具规模。据统计: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1.71万亩,总产达到2.975万吨,产值3868万元,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74万亩,总产达到3.062万吨,产值6064万元,全县10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发展荸荠生产,种植面积逐步趋向“三个集中”,即向主产区集中、向国(省)道沿线集中、向种植大户集中。并形成了以方高坪镇为核心、以团风、淋山河、回龙、马庙、上巴河、总路咀等乡镇为辐射圈的荸荠种植连片区域,基本形成了以318国道沿线乡镇、柳界公路沿线乡镇、团方公路沿线的荸荠种植带;全县现有23个农民经纪人从事荸荠销售经营,并创办了荸荠专业合作社,大力拓展销售市场;每年鲜荠上市时节,省内及周边省市客商云集于此,还有台湾、广东、福建客户前来,以致在淋山河——方高坪——马曹庙三个乡镇318国道沿线,停车购买团风荸荠的人群络绎不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市场行情一路看好。特别是2010年种植的荸荠,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全县荸荠平均售价接近2.00元∕公斤,最高价卖到8.00元∕公斤。荸荠产业已成为团风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团风荸荠球茎皮薄、色泽鲜艳呈棕红色、扁园形,肉白、甜脆、少渣,脐部平且开裂少。荸荠既可当水果鲜食,又可作蔬菜,做成美味佳肴,如拔丝荸荠、荸荠猪肚粥、荸荠红烧肉、荸荠肉丸汤、荸荠水饺等别有风味。荸荠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荸荠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降血压。因此,荸荠具有清热化痰、消渴生津、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之功效,长期食用有排毒养颜功能。
团风荸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团风县淋山河镇、方高坪镇、马曹庙镇等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团风射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团风射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成份有野鸢尾苷、鸢尾苷黄酮
“今冬吃狗肉,明春打老虎”,冬天吃狗肉,可以安五脏、暖腰膝、补气力、温血脉。到了马曹
鱼面,俗称捶鱼,因其清新爽口,味道鲜美,成为人们喜爱的鱼制品。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湖区
贾庙野生茶油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的特产。贾庙野生茶油系以大崎山深处的野生茶籽为
上巴河莲藕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上巴河镇的特产。上巴河莲藕表皮白色,滋润如嫩玉,且无铜
团风东坡大米,含有丰富铁、锌、钙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营养元素,用此米做饭,香气四溢
团风狗脚“狗脚”是黄冈团风镇的特产,因产品形似狗脚,故名。其色泽金黄,松酥香甜,如用
天堂绞股蓝袋泡茶产于罗田县。1992年荣获全国妇女儿童精品博览会金奖(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