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棉花
棉花,是宁波历史上传统特产,并对全国及浙东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植、棉花已有相当悠久历史。至少在汉代已有栽培。宁波滨海,围海造田后最宜种植棉花,是较早推广种植棉花的地区。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姚江濒海,沿海百四十里,皆木棉。”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浙东木棉提举司于余姚,余姚有70%农民从事棉花种植,镇海约有17%是棉农,可见当时余姚地区种植棉花地位之重要。到了明代,有“浙花出余姚”之说:“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闽粤、西达吴楚,其息税以百万计。”可见当时棉花收获季节之繁忙景象。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浙花出余姚,群芳谱中特选挑……”诗人胡德辉也有诗写道:“桃绽绒盈壳,棱深翠破夹,种惟江浙遍,功要耕织兼。黄媪师心巧,红窗女手拈。梳抛珠颗颗,纱刷玉纤纤。鹅毳当风乱,鸳闺计日淹,一弓弹絮起,三繀避泥粘……”。宁波出产的棉花还用作出口,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宁波出口棉花66万磅,次年增至138万磅。
民国期间,宁波所属各县都种植棉花。1919年余姚龙泉乡建起了省立棉种试验场。据民国《浙江省情·棉麻》载,今宁波属县地域1931年植棉109万亩,产皮棉23.65万担,以余姚县最多,慈溪次之。又据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记载,1947年,余姚、慈溪、镇海、鄞县、象山共植棉80.59万亩,产皮棉19.06万担。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至70万亩之间,但亩产却由1949年的13.9公司到1990年提高到亩产64公斤,1984年达到亩产91公斤的高产量,棉花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宁波棉花亩产的提高,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解放初,棉区和粮棉轮作区多采用撒播和点播,逐渐改为条播。以后推广方格育苗移栽,1958年大面积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后试种地膜复盖栽培。对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种植时间则由旧时候的“立夏种棉花,勿用问人家”,大力推行早播。同时,开展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科学治虫等措施,使棉花亩产由1920年8.3公斤,1984年的91公斤,亩产提高了11倍。
棉花,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和宁波传统特产,必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余姚咸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姚咸蛋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牟山镇、梁弄镇、河姆渡镇、鹿
民间素有编麦杆扇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大麦收割后,选剪细长白净麦草顶节,整理成束。经过
余姚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是浙江省葡萄的重点产区之一,已有20余年栽培历史,栽
【陆埠豆酥糖】陆埠豆酥糖,是余姚传统名牌食品,它的色、香、味俱居上乘,与“三北藕丝糖
四明山红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明山红枫是浙江余姚市四明山镇的农特产品。随着经济的发
朋友,你到过朗霞吗?你品尝过朗霞的佛手酒吗?佛手又名五指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产品名称:余姚番鸭产品别名:瘤头鸭、呆头鸭产品产地:宁波余姚产品特性:肉质鲜美,营养
余姚年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糕是余姚市三七市镇的特色产品。近年来,在“生态育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