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敏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城南2公里的沫东乡。
樊敏字叔达,芦山县樊家寺人,生于东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卒于献帝建安八年(203年),生前曾任职永昌郡的长史。樊敏阙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后来塌毁,1958年把左阙修复。阙为南北向,阙前有两个石兽,一个是天禄,一个是辟邪,保存完好。五脊阙顶,斗拱处雕刻有双手托拱的力士像。檐下有“龙生九子图”的浮雕,龙矫首昂尾,身上附有九子,各具姿态。
樊敏碑在阙的旁边,高2.5米,宽1.7米,碑顶为圆形,二蟠龙首为圭首。碑的中部有篆书“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下面刻有碑文,碑文共有557字,18行,每行29个字,末行低12字,为“建安十年三月上旬造石工刘□□书”。碑的阴面刻有丘常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三月既望的一则题记。(国家文物局)
保护范围:围墙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向东延伸150米至高家山山脚,向西延伸100米至芦山河河岸,向南延伸60米至大十板村,向北延伸至王家桥。
太平红军桥及石刻(芦山县)保护范围:太平红军桥及东、西两侧桥楼四周外延10米。建设控
马鞍腰摩崖题记(芦山县)保护范围:题记四周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70
“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5682万元。建设内容包
飞仙关桥(芦山县)从雅安出发,进入天全的第一座公路大桥,名曰:飞仙关大桥。它是座斜拉
平襄楼,又名姜庆楼,座北向南,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