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贯山井建于明代,分布在龙贯山西南侧、东北侧的黄砂石质山坡上,共17口井。其中,龙贯山西南侧分布5口,东北侧分布12口,两侧的井都略呈“一”字形排列,井间距0.5米至1米,井深0.5米至1米。井口呈圆形,直径0.5至0.8米。这些井为原龙贯寺所建,是龙贯寺僧人及信众的饮用水源。龙贯山井对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龙贯寺的兴衰有一定价值。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薄刀桥,建于清代,为1墩2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5.66米,桥面宽1.0
风水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南—东北走向。桥长8.84米,宽1.5
龙蟠寺始建于宋代,后于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寺庙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00平方
保寿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北—东南走向。桥长5.67米,宽0.7
苦桥子桥,建于明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全长18.4米,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