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威远新场一带的“地火”现象引起地质专家的极大兴趣,开始在曹家坝、新场、卡房店一带勘探。
1940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队到曹家坝火井坡钻探,这是首次使用现代技术在威远县境内为找“地火”开钻的第一口井(威1井)。在二叠系阳新统地层中发现微量天然气和卤水。建国后,国家加快了找油找气的步伐。1956年,在威1井南偏东18.56米处钻威基井。后不断勘察深钻,发现有气藏和油气结构。
1964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派地质队到威远复钻威基井,出现漏气、井喷,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在震旦系获得工业气流,也是国内首次在最古老的地质结构层发现气藏。后又在二叠系阳新统发现新的气藏。这显示出威远和四川盆地有良好的天然气开发前景,引起了国家石油部的高度重视,遂派四川石油管理局陈李中带领相关人员到威远筹备“石油会战”。同年,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1965年6月,四川“石油会战”领导小组成立,会战指挥部暨四川石油局机关5天之内从成都迁到威远新场红村办公。当时到威远参加石油会战的钻井队、作业队、高等院校师生、解放-业干部和威远民工达5000余人。
威远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极大关注。1965年11月到1966年4月的半年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彭真、李富春、薄一波、贺龙、彭德怀等先后到红村视察。
红村石油会战在众多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成果。探明天然气储量达400亿立方米,属底水衬托的裂缝性气藏。原始气水界面海拔-2423米,含气面积219平方千米,气藏厚度240米,属当时全国最大的单一气田。累积完成钻井144口,1976年产气量达11.57亿立方米,最高日产高达373万立方米,当时属于全国产量最高的单一气田。铺设了威远——成都,威远——青白江,威远——乐山、五通桥,威远——泸州的大管径地下输气管线4条,总长534.62公里,将威远气田净化后的优质天然气通过川南、川东、川西的输气网络送往国防、民用单位,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立下赫赫战功。
保护范围:大会堂旧址外延10米。电话室、招待所、办公室各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办公室建筑保护范围向外延伸至荣威路西边沿,南至原招待所建筑保护范围南边缘延伸70米,西至大会堂旧址保护范围西边缘延伸70米,北至大会堂旧址保护范围北边缘延伸70米。
延伸阅读:
·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涤痴烈士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永红村。张涤痴(1885--1930),又
新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新店镇新和村钟文山,西距新店镇政府驻地约500米。新店人民具
郭家洞地下党会议旧址位于威远县镇西镇杨家嘴村。郭家洞洞穴坐西向东,呈弧形,高20米,
该纪念碑坐落在龙会村东200米的园顶山上,坐西向东,塔基为条石砌成正方形,边长4米,
白牛寨森林公园坐落在威远、仁寿、资中三县交汇处,位于威远县连界镇境,与川威钢铁集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