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书院,位于荔湾区明心路5号桃李小学内。始建于1912年,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889年。那一年,广州博济医院美籍华人医师冯西,在医院内收养了盲幼女四人,并把她们送入医院附设的女塾读书。三年后,由于盲女人数越来越多,冯西就在仁济街租赁房舍设立盲人女塾,收录社会失明女孩入学。当时女塾聘请了巴陵会盲婴院的赖玛女士任教员,教授盲女们盲文、音乐、编织等。据史料记载,当年女塾校址曾遭火灾,加上学校规模亟需扩大,所以,1912年,冯西在芳村明心里(现在的明心路一带)征地建筑校舍,将女塾改名为明心书院,这便有了广州第一所盲人学校。
主要现存一栋主教学楼,属砖木混合结构,共三层,外形总体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由于年代久远,并且辗转多次转变用途,已很难找到当年盲校的痕迹。这栋弥足珍贵的文物很长时间一直深藏闺中没人知,2001年底还差点作为D级危房被“整栋拆除”,不过其后--化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奔走,终于完成排危抢修,并按原貌进行恢复。
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荔湾泰华楼位于荔湾区恩宁路多宝坊27号。泰华楼是清朝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读书的书斋。因
建于民国初年的宝生大押,位于今日的中山七路22号后座,于1999年7月以“中山七路旧
广州市市郊一区农会于1924年8月15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谢家祠成立,是广州市
陈廉仲旧居位于荔湾区逢源北街84号。外称陈廉仲公馆,内园地面积宽广,共拥有建筑用地9
鸿昌大街22号西关大屋年代为清末民初,位于荔湾区长寿西路鸿昌大街22号。1999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