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祠
首页景点 广东 东莞 东城街道 南城街道 万江街道 莞城街道 石碣镇 石龙镇 茶山镇 石排镇 企石镇 横沥镇 桥头镇 谢岗镇 东坑镇 常平镇 寮步镇 樟木头镇 大朗镇 黄江镇 清溪镇 塘厦镇 凤岗镇 大岭山镇 长安镇 虎门镇 厚街镇 沙田镇 道滘镇 洪梅镇 麻涌镇 望牛墩镇 中堂镇 高埗镇 松山湖 东莞港 东莞生态园
探花祠
景区介绍
探花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樟木头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高埗镇松山湖东莞港东莞生态园,探花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探花祠坐落在中堂镇风冲村内的胜起家祠是清朝探花陈伯陶的故居。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一字子砺,中堂镇凤涌村人,光绪元年(1875年)考取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考取解元,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探花。根据苏泽东编撰的《东莞题名录》,他是东莞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探花。

说起他当年参加殿试,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陈伯陶在殿试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状元,然而因为试卷中将“宣抚司”写成“宣慰司”,因此被压在第十名之外,所幸获得咸丰朝状元、户部尚书翁同和据理力争,改列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后历任官国史馆协修、总纂。民国后,陈伯陶移居香港九龙潜心著述,号“九龙真逸”,1930年8月20日卒于九龙寓所,享年76岁,后葬于广州郊区南岗。

探花祠堂门前是一口足有几亩地的大池塘,眺望远处是一片开阔的农田,祠堂是典型的清代岭南风格建筑,门上的“胜起家祠”四个蓝色楷体字还保存得很好。

“胜起”就是陈伯陶祖父的名讳,而四个字则出自两名广东探花之手,“胜起”二字,由陈伯陶手书,而“家祠”二字,则出于顺德探花李文田之手。李文田是咸丰九年的探花,官至礼部兼工部右侍郎,从家史画册上来看,两人关系亲密并多次合影,陈称李文田为师,师从李学习书法,因此“胜起家祠”为两人手书是可能的。

祠堂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横批为“探花及第”,上联“纶索承天宠”,下联“文章蔚国华”。踏进大门,只见左右是厢房,正中是大堂,中间悬挂着“谊睦堂”大匾,两边分别挂着光绪壬辰科钦点探花和旨赏蓝刽两匾,左边的墙上挂着咸丰二年子科乡试中式第一名副元,光绪五年卯科乡试中式第一名解元,光绪十二年成安宫教习,右边墙上挂着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会试第七十八名进士,钦点大总裁等匾及陈伯陶头戴蓝翎,身着官袍的照片。

陈伯陶一生著作甚丰,有《孝敬说》(三卷)、《胜朝粤东遗民录》(四卷)、《东莞县志》、《瓜庐文剩》、《瓜庐书剩》等,都可以在香港大学、香港大会堂图书馆及罗浮山酥·观找到,其中以《胜朝粤东遗民录》、《东莞县志》最有价值。

清朝初期,-之风尤甚,晚明史料及明遗氏的著作所剩无几。陈伯陶从方志、史乘、族谱、专集中广为搜罗、剔抉爬梳,搜集明朝遗氏312人,将其生平记录于册,成为后人研究明朝遗民必引之书。陈伯陶还在九龙开局,用东莞明伦堂经费组织数十人历时六载修成《东莞县志》(九十八卷,附《沙田志》四卷),东莞志书,以此为最,远出邻县志书之上,这也是他为东莞乡亲做出的最大贡献。在目前的东莞市图书馆里,还能够见到陈伯陶版本的县志。

陈伯陶学识渊博,所辑史志,搜罗赅备,有功文献,所作诗文,颇关心民间疾苦。-于清末兵荒马乱、水旱频仍的中国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真是司空见惯,作为诗人的陈伯陶继承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以饱蘸着感情的笔触,在一些诗作中诉说了困难百姓的辛酸:“玄穹暗惨云四垂,喳喳老鸦绕树飞。破屋雪深一尺厚,居人瑟缩长啼饥。貂裘公子骢马肥,健儿俊仆纷追随。马蹄就冰不知冷,相约赏雪城南陂。”——《大雪后出行城南》。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这是陈伯陶思想光辉的一面。

综观陈伯陶一生,从少年勤学、师出名家到高占巍科、致身清要,两典乡试,再为学官,为史馆总纂,成《儒林》、《文苑》两传。临终前一年(1929年)替乐善堂撰写的一副对联扼要的表达了他毕生的哲学:乐以忘忧事由发奋,善而不伐志在安怀。

陈伯陶(1854~1930),字子砺,号象华,晚年更名永焘,又号九龙真逸,中堂风涌人。广东东莞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刘福姚榜进士第三人。陈伯陶出身诗书门第。他的父亲陈铭皀是光绪五年解元,是个尊崇道家的文人。陈伯陶天生的敦厚笃实,很早就成熟了。6岁拜在陈闰甫的门下,秉承老师教诲,造诣更加深邃。10岁通读五经。就读于罗浮山酥醪书院。光绪元年,…… 陈伯陶详细信息++

中堂镇: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全镇面积为60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近7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间,107国道、广园东快速干线、中麻公路、北王公路和中潢公路贯穿全镇,距香港120公里,距广州46公里,距深圳100公里,距东莞市区12公里,距广深珠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中堂倚偎东江边,东江支流环绕四周,1000吨级船舶可在全段水域…… 中堂镇详细信息++

周边景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