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屋涡农民协会遗址
首页景点 广东 东莞 东城街道 南城街道 万江街道 莞城街道 石碣镇 石龙镇 茶山镇 石排镇 企石镇 横沥镇 桥头镇 谢岗镇 东坑镇 常平镇 寮步镇 樟木头镇 大朗镇 黄江镇 清溪镇 塘厦镇 凤岗镇 大岭山镇 长安镇 虎门镇 厚街镇 沙田镇 道滘镇 洪梅镇 麻涌镇 望牛墩镇 中堂镇 高埗镇 松山湖 东莞港 东莞生态园
洪屋涡农民协会遗址
景区介绍
洪屋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樟木头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高埗镇松山湖东莞港东莞生态园,洪屋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庙前路31号。这里原是一座庙宇式的建筑,名“永安社学”,宽12米,深18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分三进,前堂后殿,中间天井,天井两边是走廊。社学是当地调解民事纠纷及议事的场所。1923年至1926年间,这里是洪屋涡农民协会及党团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

1923年10月,东莞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在洪屋涡正式成立,书记莫萃华,成员有莫式姜、张法、陈昶、莫炯斋等6人,皆出身于农民。1924年11月,团东莞支部改组,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任书记。团员在这里举行宣誓仪式、召开会议、讨论问题等。

1924年8月底,莫萃华参加第一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后被派回家乡,开展农-动。他以社学为主要场所,培训团员,整顿团支部,并以团员为骨干,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农会。莫萃华还利用自己带回来的幻灯机,在社学里放映其绘制的幻灯片,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深受农民欢迎。这段时间,广东农-动的先驱阮啸仙、彭湃多次来到洪屋涡,指导青年团和农运工作。

1924年9月,在永安社学正式宣布成立洪屋涡农民协会,这是东莞最早的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成立时,街头巷尾都贴满“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等标语。社学门口挂上“洪屋涡农民协会”的牌匾,正式入会的有100多人。门前地坪上用两张四方台叠起作主席台,首先由专程从广州赶来的彭湃向举着彩旗兴高采烈参加大会的农民群众发表演说,接着莫萃华讲话,并由省农协授予犁头旗。最后,大家在一张大红纸上签名,表示正式加入农民协会。会员们都佩带犁头铜质证章。接着又成立农民自卫军,由张运发和陈昶担任农会正副会长兼自卫军正副队长。在洪屋涡农民协会的影响下,农-动成燎原之势,邻近各村纷纷响应。不久,莫萃华在梅沙村召开十八乡会议,成立“十八乡联乡办事处”,共商农运大事,还成立以洪屋涡为中心的十八乡农民自卫军,人数达200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莞县第二区农民协会。以往乡村办事都是由地方士绅调处办理,农民协会成立后则由农民协会出面解决。一贯独霸一方的土匪们,也十分惧怕农民协会的势力。

1927年4月至1928年间,革命处于低潮,党团组织被破坏,洪屋涡农民协会组织也处于涣散状态。

解放初期,永安社学被分给四户贫雇农作住房,稍后改作小学校。1958年被彻底拆除,取其砖瓦等运往它处建设集体食堂,这里便成废墟。1968年,在社学原址截取前半部分(宽12米,长6米)建成一间砖瓦结构的平房,作供销社货仓(原址后部分作私人宅基地)。1974年,供销社扩建,将此货仓连同紧邻其南侧的供销社百货商店一起拆除,重建成一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高供销社大楼,供销社大楼坐西向东,南北宽24米,深6米,一字排开,门前大街是当时洪屋涡最繁华的地带。2001年,供销社解体,该大楼交庙下坊村民小组使用,现为庙下坊群众娱乐室。

(洪梅镇方志办伦建生)

洪梅镇:洪梅镇建镇于1981年,位于东莞市西北部,毗邻珠江口,地处粤港经济走廊腹地。全镇总面积3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46平方公里,镇内河涌交错,由四条东江支流分割为形似“川”字三大绿洲,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色风貌。洪梅四季常青,民风淳朴,气候宜人,镇上盛产水稻、香蕉、甘蔗和优质鱼虾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经济发展稳步提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洪梅镇详细信息++

周边景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