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遗址
首页景点 广东 中山 石岐街道 东区街道 中山港街道 西区街道 南区街道 五桂山街道 小榄镇 黄圃镇 民众镇 东凤镇 东升镇 古镇镇 沙溪镇 坦洲镇 港口镇 三角镇 横栏镇 南头镇 阜沙镇 南朗镇 三乡镇 板芙镇 大涌镇 神湾镇
下沙遗址
景区介绍
下沙遗址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街道东区街道中山港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小榄镇黄圃镇民众镇东凤镇东升镇古镇镇沙溪镇坦洲镇港口镇三角镇横栏镇南头镇阜沙镇南朗镇三乡镇板芙镇大涌镇神湾镇,下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下沙遗址位于南朗镇下沙村,发掘地点背靠山丘,东连海湾,其遗物散布范围约80平方米。

采集文化遗物有:-,戈身磨光,有一穿孔,直援无胡。另有小口折肩方格纹泥印纹陶罐,米字纹陶瓮,纹饰有蘷纹,小方格纹字纹。据考究,属相当于商周战国时期的文物。

石锛,高5厘米,刃宽4.7厘米,厚1.5厘米。长把短身,双肩,弧刃近平,偏锋。据考究,属夏商时期(公元前2000~前1000年)的文物。

陶瓮,高46厘米,口径28厘米。泥质灰陶,胎质硬。侈口,卷沿外翻,广肩,平底。肩部有四个对称桥形耳。器表饰“米”字纹,据考究,属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文物。

铜鱼镖,长8.3厘米。圆形銎口,内有残木屑,前出棱脊,缓收锐锋,一侧有长翼,后锋长出銎口,銎部与翼有短柱相连;另一侧有短翼呈倒刺状。

铜斧,长8.5厘米,刃宽4.7厘米。长方形銎口,銎部一周宽带,弧刃,正锋,器体呈扇形。据考究,属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文物。

瓦当,复原直径12厘米,圆形,已残缺。边缘一周乳钉纹,中间为莲花纹。莲花纹瓦当是唐代常见的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板瓦,长30厘米,宽19厘米,厚1.5厘米。灰褐陶。瓦面为素面,内壁为布纹。据考究,两者属于唐代时期(618~907年)的文物。以上出土文物存放于中山市博物馆内,保护良好。

以上出土文物表明,战国时期居住在南朗附近海湾的居民,由于周围地理环境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的关系,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几千年前的祖先一样,仍然以渔业捕捞和森林狩猎为主。如青铜鱼镖,是一种打鱼具;砺石用以磨砺青铜渔具等物;“米”字纹大陶瓮,肩附四耳利于系绳,应是当时的日常实用陶器,可以盛淡水或贮酒等。

南朗镇: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中山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与香港隔海相望。辖区土地面积2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1万人,旅居海外侨胞近5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交通便利,京珠高速、中江高速、中拱公路、广珠城际轻轨和中山东部快线纵横贯通,…… 南朗镇详细信息++

周边景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