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八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练军),并设军政司(后改督练公所),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创办北洋陆军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即校长),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光绪二十九年,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改名为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又改称北洋通国陆军学堂、陆军随营学堂,1907年更名陆军大学堂(简称陆大)。民国改元后(1912年),改为陆军军官学校。与将弁学堂开办的同时,在保定军校的南面创办北洋陆军协和学堂,后改名陆军速成学堂(现省精神病院至市结核病防治院一带), 废后改为兵营。人们习惯把这两所军校统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丰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保定军校停办后,曹锟在漕河办的讲武堂移此。曹锟倒台后,该讲武堂停办,先后成为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的重要基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改建为农场,又改为畜牧场。尽管保定军校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是它的影响和事迹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保定市天主堂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1年),扩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
中国清代军政衙署建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中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
保定市东风公园位于保定市长城南大街69号,始建于1955年,开园时间为1957年。这
保定市军校广场位于保定市区东部,因为它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上,故定名为军校广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保定市金台驿街51号(原育德中学旧址),该馆占地面积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