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学校坐落在毛泽东故居西侧的张家山,前临韶河,背倚青山,校舍隐现于绿树丛中。校门门楼上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韶山学校”四个大字。校园四季花香,常年鸟语,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是青少年读书求知的好场所。
学校前身是1921年在毛氏宗祠创办的毛氏族校,由毛麓钟、毛简臣两位先生创建。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张家山兴建了新校舍。同年冬,毛泽东的堂兄兼私塾老师毛宇居受韶山人民委托上北京请毛泽东题写校名。毛泽东得知家乡兴建了学校,甚为高兴。铺纸提笔,当即便准备题写。“写什么名好呢?”毛泽东旋又放下笔来问毛宇居。“请写湘潭县韶山小学吧!”毛宇居回答。毛泽东正要下笔,想了想说:“写小学不好,现在是小学,将来还要办中学,办大学,那不是又要写吗?”说完,便挥笔写了“韶山学校”四个大字。次年6月,学校从毛氏宗祠迁入新校舍,其时为完全小学。
韶山学校1956年增设初中,1960年增设高中。现在该校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韶山时曾特意来到韶山学校,并向学生们作了重要讲话,还和师生们一起合影留念。在被臧克家称为“听得见笑声”的这幅合照上,站在毛泽东左右侧当年为毛泽东系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蒋含宇和彭淑清,后来竟以此照片为媒,喜结良缘。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韶山村引凤山麓。纪念馆于1964年5月10日动工,8月20日
银田镇桥位于韶山市银田寺社区下河街韶河只上,原名张公桥,由明代进士张嘉言捐资主修,同
韶山毛泽东青年塑像位于湘潭市韶山市韶山火车站正面的小山冈上。毛泽东青年塑像建造于19
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的主要纪念设施。1
毛泽东的父母分别逝世于1920年1月23日和1919年10月5日,葬于距其故居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