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中心中华大街中段,与“赵武灵王丛台”相望,气势雄伟壮观。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建筑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内现有大小展厅20个,展厅使用面积5500平方米,可举办大型基本陈列和各种临时展览。
邯郸市博物馆现举办有《磁山文化》、《赵文化》、《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等五大专题基本陈列。
1、总序厅
博物馆一楼大厅北、东、南三面墙壁装饰有三幅大型锻铜壁画,由河北省原美协主席、省美院院长王怀骐教授设计,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室内锻铜壁画。大厅正面(东壁)一幅为气势磅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北侧壁画反映磁山文化生活场景,南侧壁画为六朝故都——邺城的魏晋文化风貌。
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3米高的青铜奔马群雕,它是以赵王陵2号墓出土的战国青铜马为原形创作的,与背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融为一体,象征“开拓、改革、奋发向上”的赵文化精神。
2、《磁山文化陈列》
磁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1972年发现于邯郸市武安磁山镇,是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考古发掘除发现房基、灰坑及粮食窖穴外,还出土了6000余件陶、石、家禽家畜、炭化粟等器物与动植物标本。其中,“粟”、“胡桃”、“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记录。磁山文化陈列展出各种文物100余件,涉及农业种植、渔猎采集、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原始艺术及信仰等各个方面,全面地展示了磁山先民们的生活场景。
3、《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
磁州窑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是我国古代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自北朝创烧,历宋、金、元、明、清至今未曾断烧,“千年古窑,生生不息”。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曾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及“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美誉。宋金元为六大窑系之一,今天仍属全国八大瓷产区之列。陈列展出各个时代的文物327件,全面地反映了磁州窑产生、发展、繁荣的千年历程。
4、《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
石刻艺术是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邯郸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便创造出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山石窟雕刻及众多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展览集中展现了邯郸近年来出土的单体佛教造像,其中以邺城的汉白玉造像和常乐寺红砂石造像最为精美,并以照片的形式展出了邯郸境内的石窟造像艺术。
5、《赵文化陈列》
公元前386年,赵敬候迁都邯郸,前后经八代国君,历158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励精图治,赵地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学术思想百家争鸣、音乐舞蹈兴盛,邯郸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今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陕西、内蒙、河南、辽宁各一部的广大地域内形成了赵文化,它以中原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而独具风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陈列展出青铜器、陶器、石器等文物150余件,深刻地体现了赵文化精髓。
6、《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
中国历代钱币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关系社会生活尤重。《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以邯郸市博物馆历年来民间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物为主,配合必要的辅助材料,并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化陈列手段,力图综合、立体地展现自商周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钱币、铸造工艺、及民风民俗等诸方面文化面貌,描绘出中国钱币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普及货币金融知识,揭示钱币背后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同时,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货币的铸造与这座古城悉悉相关,对涉及邯郸当地地方史的赵国、东魏北齐、伪齐及近代冀南银行钱币作重点展示。
陈列旨在向国内外广大观众全方位展示中国钱币的发展历程,向普通民众普及钱币学基本知识,不将展示珍稀钱币作为重点。同时向广大群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件件精美的历史文物向世人昭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自2009年免费开以来,邯郸市博物馆馆坚持“以人为本,开门办馆”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积极落实习近平同志让文物“活”起来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免费开放工作要求,在博物馆管理提升、陈列展览、文物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社会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每年接待观众近三十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