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年)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改名"文治阁",取"以文为治"意。
文治阁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四面券洞,相对通行。平台上建筑,高10米,分两层,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平台上有水泥栏杆,凭栏四望,市镇景象,指顾尽毕。文治阁高峻壮丽,庄重典雅,为浚县古老文明的标志,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系吕祖祠建筑群之部分,院内有"三丰啸台"为明初太极拳创始人之一张三丰所建,院西北角有
大佛楼是天宁寺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因楼内依崖雕凿跏趺式弥勒大像一躯,两脚地面以
鹿台遗址遗址在县城西24公里刘寨与申寨间,西、南濒淇河,面积100余亩。因年深日久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0年。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
文治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年)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康熙四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