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年)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改名"文治阁",取"以文为治"意。
文治阁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四面券洞,相对通行。平台上建筑,高10米,分两层,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平台上有水泥栏杆,凭栏四望,市镇景象,指顾尽毕。文治阁高峻壮丽,庄重典雅,为浚县古老文明的标志,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又称"孔庙"、"文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于县衙东。明、清各有扩建,规模逐渐宏
太极宫是大伾山的标志,为八角攒尖建筑,楼高33米,三层,八面,每面宽2.5米,八面墙
前草店遗址遗址位于县西南32公里前草店村西。西靠淇河堤岸,东面为民宅。南北长150
黄湾遗址遗址在县西南25公里卫李庄村西0.5公里处。南、北、西三面为淇河环绕,形如
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窟之洞有佛像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