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区的“五大道”,不仅在本地声名赫赫,即使外地人也有不少知道这一去处,即使他们不知道这个名字。其实,“五大道”这个名称的出现到今天也只不过三四十年。它不是一个历史称呼,却含蕴了历史的厚重。这片昔日英租界南缘的地片,只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城管部门为了对这一极具特色的西式住宅建筑区域便于称呼,才以“五大道”称之,并从此传开去。
五大道的所指,由北到南依次平行的是: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中间还夹着一条较短的常德道,实际是五条半道路。天津的大多数马路,往往使外地人不辨南北。东北-西南走向的五大道不知有多少个曲折弯弧,它的周边还有两个六岔路口和多个五岔路口。没有和平路、滨江道的繁华,也没有左近小白楼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群。四层以上的房屋都很少见的五大道,原只是一片住宅区。
五大道被称为“大”,不是因为它的楼高路宽,而是因为它的名气实在是大。毛泽东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天津的洋楼,北京的四合院”。由于历史的原因,天津这座沿海重埠曾设立过国内绝无仅有的九国租界(英、日、法、德、意、俄、奥、比、美),后来美租界“自愿”并入英租界,私相授受。自上世纪初开始的三十多年里,形成了天津大量西式建筑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存在。有专家将天津的洋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解放北路为代表的金融、商贸区,带有科林斯、爱奥尼、多立克巨形圆柱的大楼林立;第二部分是商业区,以中心区的劝业场、惠中饭店、交通饭店、渤海大楼为代表;第三部分是住宅区,最突出、最集中的就是五大道。五大道地区的总面积仅1.3平方公里,却拥有上世纪初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住宅2000多所。其中包括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哥特式、罗曼式、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等五光十色。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最具代表性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式建筑3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首哲理诗”,这种即使在国外也很难见到的建筑模式万方荟萃的情景,成为人们所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但是,五大道的引人瞩目之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因为天津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租界的存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富商巨贾、退隐下野的军阀政客、来华淘金的洋人以及成名的实业家、各界知名人物等聚居的所在。仅五大道就有徐世昌、曹锟、顾维钧、载振、颜惠庆、孙殿英、张学铭、张自忠、潘复、鹿钟麟、张绍曾、龚心湛、朱启钤、蔡成勋、严修、张伯苓等历史名人的旧居50多处。天津还有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张勋、孙传芳、溥仪、李叔同(弘一法师)、梁启超等名人旧居多处,但多分散于其他建筑群落之中,五大道的知名得自于它名宅的高度集中。也有一些名人在津的住宅多达两三处,或一处住宅里有两三幢楼。当初那些晚清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到天津租界寓居,各界富贾、名流在这里也留下了或悠闲的、或忙碌的足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主席们一百余人,下野后到这里蜗居。有的力图东山再起,有的心灰意冷沉寂起来。有书载,曹锟晚年力拒给侵华日本人做事,除与旧日友人来往,夏日里也常坐在树下和左临的拉洋车、摆摊的穷人等喝茶聊天。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汇聚的状况,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是罕见的。五大道的每一处宅院里曾经发生过的几多故事,上演过的几多史剧,有的人们略知其一二,有的已随着它昔日的主人散为幻化的云。
大概是因为下野人物的隐居目的和成功实业家的不愿“露富”,引出不愿发生的事情,五大道的房屋多倾向低矮。院内婆娑的树木掩住楼窗,体现了主人求安逸舒适,不事张扬的私密性心理。现在五大道的房屋外面多改为以可-的栏杆墙为主,向人们展示着各自的本原。但在未整修的十几年前,这里几乎都是较高的实墙,且一般不加雕饰,简单的门与墙遮住里面华丽的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里即使是白天也极少行人和车辆。只是到了近二十年,最南面的马场道和最北的成都道以及几条与五大道纵向交叉的“路”(大致东西为“道”,南北为“路”),在交通高峰时才形成拥挤的车流,但中心区域仍比其他街区人流、车流少的多。
直至清末,还是一片低洼荒地的五大道地区才出现最早的一条路——马场道。蜿蜒的马场道,最初铺设于1903年,距今刚好过一百个年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在租界内为所欲为。1863年,英国侵略者举行了首次-(后渐形成了赛马-)。长期任英租界董事会董事长的英籍德国人德璀琳(1842-1913),受清政府委托任职天津海关税务司,并在天津、北京、烟台、牛庄(营口)、上海办理新式邮政,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与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关系密切。1886年德璀琳在李的支持下取得在佟楼南二百亩土地(1925年连同“乡谊俱乐部”扩大为800亩)筹建新跑马场的权利。人们常说:“先有马场,后有马场道。”为方便通向跑马场,1903年,英租界当局从厚德门(小营门)到佟楼越界修筑了一条夹在洼地间的渣石路,形成了曲折的马场道的雏形,1926年又铺建成了沥青路面。
随着马场道的建成及周边的变化,陆续在路的两旁出现了大批欧式建筑群,也促成了其以北地区的发展。到1929年最后一条道路建成,形成了“五大道”的独特环境。马场道全长3200多米,是五大道中最长的一条。它的东面是小白楼商业区,中国最早的西餐厅之一“起士林”、最早的影院之一“平安”都在这一块风水宝地,西面是跑马场,一条线连起了吃喝玩乐的场所。解放后,有人将包括五大道在内的旧建筑群看作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遗迹。随着人们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大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如果按照过去某些“左”的逻辑,故宫、布达拉宫等多少宝贵遗产将被视为封建主义的东西而予以铲除或屏弃呢?当初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来津时,就经常下榻于和平宾馆(几所名人旧居),1951年毛泽东还来到位于马场道的李烛尘住宅,为建国大计彻夜长谈。
现在每逢节假日,五大道上时常有旧式西洋马车出现。坐在漂亮的马车上,中外游客可以悠闲地观赏沿途风光。路旁常有本地人、外地人在细心地看名宅的文物牌、解说牌或拍照。不足之处是游人一般不能进入院内、屋内,都有个人或单位使用,但都维护的很整洁、清净,这也是保护与利用结合的一种例子吧!离开人气的房子会颓败的更快。五大道的周围几十年来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商业、办公和住宅楼宇不断出现。七十年代初修建的国内第二条地铁的整扩延伸以及2、3、9号线的即将开工,使这里的交通将更加便利。面对着周围座座高层、超高层新建筑的俯视,五大道衣冠不改旧时容。
人们每到一地,常有“千城一面”的感觉。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东西被丢弃的越来越多,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就是失去了个性化。没有了个性化的城市,也就失去了它历史的、文化的价值。
进入新时期,结合城市的总体发展,天津市对五大道地区的道路和两旁建筑进行了综合规划和维护。五条线路就象五条优美波动的五线谱,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动听的乐音。见证了天津城市百年历史的五大道,将以其更加华美的风姿展示于世人面前。
2013年5月,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