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寺,坐落在泰和县桥头镇水坑村,距井泰公路(319国道)3公里。是改革开放后经泰和县政府批准开放的佛教寺庙。
史载:法藏寺始建于唐代后期,初名高紫名山,因山四周长满茂密竹林而得名。据说,唐代后期一时香火鼎盛,经常有香客到此烧香拜佛。
法藏寺初盛时占地约10亩,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殿堂数栋。后来寺内被烧毁,原址只剩瓦砾,周围村民在庙地上放牛种菜,居士钟月秀念及当年老信士到外地去拜佛,十分不便,顿生复兴法藏寺之心。1994年泰和县人民政府批准该寺重建后,钟居士四方募化,并不顾年迈体弱,经数载艰苦努力,筹资百万余元,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寺庙。
新建的法藏寺落在高紫名山峡谷之中,山上林木葱笼,寺前溪水湍湍,寺内香烟缭绕,气势雄伟,寺中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禅房、客堂都是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法藏寺地处桥头镇旁,交通方便,因而香火旺盛。每逢法会或菩萨寿诞,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现当家的钟居士,虽年近八旬仍壮心不已,决心在有生之年还要兴建钟楼、鼓楼、藏经楼、地藏殿,使寺庙日臻完善,成为十方丛林胜地。
法藏寺是泰和县佛教协会所在地,也是泰和县佛教居士林。2003年,法藏寺被吉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评定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2007年9月,被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评定为江西省重点寺院。
水坑村:泰和县桥头镇水坑村概况一、基本情况桥头镇水坑村地处泰和县西部,井冈山东麓,泰井高速和319国道穿境而过,源自井冈山的六七、六八两条河流似两条玉带缠在其腰部,全村共有国土面积18.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自然村19个,农户313户,1373人口,耕地面积2064亩,林地2.5万亩,2011年人均收入4630元。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5…… 水坑村详细信息++
楠木林度假村大酒店内有可同时容纳300余人用餐的特色餐厅和10个豪华型包厢以及50个
江畔村,古称浮潭,位于泰和县沿溪镇,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历经千年。古村江水环绕,
高车新村,因在六七河里安装高高的筒车提水灌田,而得名“高车”。高车与319国道只有几
马家洲集中营旧址位于泰和县马市镇仙桥村委松山村,是由一栋祠堂和四栋民房构成。占地面积
泰和烈士纪念馆位于泰和县白凤公园。泰和县地处井冈山脚下,是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