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建筑原始名称无考,瀛洲寺应该是俗名。据《长乐六里志》载: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寺因地名而立匾(营前古名“瀛洲”、“瀛前”),而地名因寺而传布。
瀛洲寺始建于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原名不详。
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又称“瀛洲”、“瀛前”,寺也被称为瀛洲寺,代有兴废。
民国16年(公元1927年)12月,黄展云等在营前镇创办“营前模范村”,作为全省示范,禁,-禁毒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王荷波(已殉难)的弟弟、中共地下党员王介山返回福州,经郭寿生介绍到营前模范村任村警备队队长。他率众“破除迷信陋俗”,捣毁瀛洲寺佛像近千尊,将寺庙改为村部使用。
后来模范村又在此寺办起营前模范村第一所小学——瀛洲小学。
现在尚无法确认抗战中瀛洲小学的变迁,是内迁避乱还是就地解散,或者沦陷敌手。(火燄山认为:根据现有资料判断,到抗战胜利时,本处应该已不由学校使用。)
可能在1940年代中后期或1950年代初期,瀛洲寺建筑被拆毁,改建成两层青砖楼。
1949年后长期作为营前镇粮站使用,2011年10月改建为营前模范村纪念馆。
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长乐区吴航镇塔坪山。1958年3月,为纪念为革命捐躯的革命先烈
龙田党支部旧址位于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批评了李三立“
厚福地下交通站遗址位于长乐区潭头镇厚福行政村过透自然村。1933年5月,连江红军迅速
长乐仙岐村位于漳港镇南部,濒临大海,海岸线长达6500多米,仙岐村别名凤岐,古时传说
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遗址位于长乐市松下镇松下村大王山麓。1941年4月19日,日军48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