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碑位于西湖内西南角、大梦山景区内,立于清道光元年十二月(1821)。碑花岗岩石质,高270厘米,宽117厘米,厚24厘米,碑额篆书为“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下刻清乾隆年间潘思榘撰《重浚福州西湖碑记》、福康安撰《重浚福州会城湖河告成碑记》,及道光年间重立碑时增加的吴荣光跋语。全碑34行,每行80字,正书。碑原立于福州西湖旁湖滨小学内,2009年动物园迁出后,移入西湖大梦山景区,并立一木构碑亭于上方,用玻璃罩保护。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潘思榘(谥号敏惠)从安徽巡抚调任福建巡抚,当时福州“天久不雨,西湖之浅可涉也”。西湖水利关系周边几万亩的农田,他与布政使商议,命福州知府负责疏浚西湖事宜,十一月动工,年底竣工。潘思榘将西湖疏浚历史和这次重浚西湖的情况写成《重浚福州西湖碑记》,立于荷亭东壁。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冬,满洲镶黄旗人福康安(谥号文襄)任福建总督,和福建巡抚徐嗣曾商议疏浚西湖和内河。两个月后,福康安调任两广巡抚,最后浚湖工程由徐嗣曾于第二年五月完成。徐嗣曾请福康安撰写《重浚福州会城湖河告成碑记》,碑文说:“乾隆五十三年夏,余自台湾渡海赴避暑山庄复命,是冬复衔命来督闽。徐抚军亦自台初归,相与矢心齐力。”二人都赴台巡视,且疏浚西湖。碑原立于西湖书院。
后来,这两块碑先后遗失。道光元年(1821年),人们找出拓本,请福建按察使吴荣光将潘思榘和福康安的碑记以及自己的跋语写成并刻成一碑,名曰《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记》。
沈葆桢墓,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国光社区梅亭村火烽山南麓。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谢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北侧60号(原22号)。1919年5月
安民巷程家小院程家小院位于安民巷东侧,靠近沈葆桢故居。始建于清代,主人程玉珠,菲律宾
现存的法海寺位于于山北麓罗山,座南朝北,沿中轴线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位于鼓楼区西洪路312号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