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会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
据记载明中使园“高台曲池,花竹清幽”,有夕佳阁(即夕佳楼)、蒹葭草堂、水云亭、宾莲塘、山镜堂、阆风楼、鱼我桥诸胜。
奉直会馆为八旗旅闽京官要员住宿之所。主座建筑前后五进,主要建筑有厅堂、戏台、厨房、库房、花园、花厅、假山、鱼池、亭台楼阁等,建筑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
现存重建的厅堂一处,长方形,面积360平方米,四面围墙,双坡屋顶,穿斗式木构架,木桩特大,屋顶藻井保存较好。大堂南面一座戏台,三面通是精雕各种花鸟图案的隔扇、门扇,可容纳500人左右,具有清代满族建筑风格。
初为督舶太监高寀游宴场所,俗称“中使园”。因在城西南,又称“西园”。清中叶改为会馆,为奉直奉天、直隶两省官员交游、暂居之所,因满人居多,民间俗称“八旗会馆”。
明初驸马都尉王恭修建府城,在此处取土,形成六个大水塘。成化八年(西元1466年),由于贸易情况的变化,市舶提举司迁来福州,督舶太监高寀就水塘创建园林,为游宴场所,园内“高台曲池,花竹清幽”。因是太监住所,俗称“中使园”,又称“官园”。
嘉靖初,罢督舶太监,园废,先后被王应时、薛梦雷取得,营为别业。
明末清兵入寇,驻军园中,亭榭皆废。顺治间园归孙氏。康熙初年属闽县刑部郎陈铨,又后为侯官诸生陈定国所有,他与郡人林蕙、许珌、曾大升、王子彪、陈日浴往来结社,仍呼为西园。
后西园并入荔水庄,辗转多手后,于清中叶建成奉直会馆。
清末及民国逐渐破损,1954年后作为盲聋哑工厂,90年代初为福州市五金电器厂,建筑被拆改破坏,仅余一厅堂300多平方米。
1992年八旗会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光里陈元凯故居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三坊社区文儒坊大光里23号何振岱故居旁,建于清乾隆
中共福州地委活动地暨方尔灏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北大路北后街13号(原为北后街大营房)。
“冶山古迹”题刻位于鼓楼区城直街尽头,“冶山古迹”四字分别镌刻在四块0.60米见方花
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
何振岱故居位于大光里17号,.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两进.入大门,走廊、天井,第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