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筑特色和佛像服饰,为研究我国垂江以南元代建筑和佛教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石室右侧的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文记载:“平章三旦八御史贴木尔不花宪法使孙三宝佥事释迦如捐财首倡化合众缘易殿以石建台搭改堂宇再精琢佛相涂金……”。在此方193个汉字的元代石雕碑文中,出现了13个简化汉字,这在元代碑刻中实为罕见。
弥陀岩石室的上方,沿“寻佛经”拾级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手书的“佛”字石刻,被誉之为"闽海第一佛";我国著名书画家黄胄所书的“拜观”二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石室前左侧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耸立,榕树攀生,古人镌有“一啸台”、“云谷”等石刻,人立其上,大有飘然欲仙之感。极目远眺,晋水逶逦,双塔凌空,古城新姿,尽收眼底。
从弥陀岩沿步游道至莲花池,可领略到池畔摩崖壁上唐林蕴的“泉山铭”石刻,过莲花池可至依崖而筑,玲珑奇特的“峭壁亭”。出"峭壁亭",过铁索桥,即可抵达碧霄岩。
清源山赐恩岩老君岩造像(老子塑像)战地坑道位于金井镇围头村,年代为195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战地坑
时代:商至周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颜厝村民小组东北侧,庵山是一座风积形成的低矮
西溪寮蔡家娇宅位于安海镇西溪寮村北区62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蔡氏为旅菲华侨,
泉州中心县委于1938年8月在晋江内坑成立,抗战期间,泉州中心县委在极为困难的斗争环
石鼓庙乡约碑位于晋江市梅岭街道青阳石鼓庙乡贤祠内,年代为明。简介:明万历十六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