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井位于解放路北侧浣纱路口西北角。
据乾道《临安志》载,井为唐代宗朝(763~779年)〔咸淳《临安志》云为德宗朝(780~805年)〕杭州刺史李泌所开。因李泌曾任宰相,后人在井旁建相国祠,故名相国井。
杭州自隋建州后,城市日益发展,至唐开元年间人口已达8.6万余户。杭州城区是由浅海弯演变成为陆地,地下水卤咸,不能饮用,故杭城居民饮水成为一大问题,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发民工自涌金门至钱塘门分置水闸,掘地为沟,甃瓦石为筒,引西湖水到城内各地,并置六个出水口,即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相国井,俗称六井。后五井逐渐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尚存。1980年,对井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发现井壁用条石菱角式叠砌而成,井下有石刻题记。现相国井井圈和石栏杆及相国井碑记等,均为1980年整修时新建。井紧傍解放路,地处闹市,虽早已失去实用价值,但它是杭州城市演变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保护范围:东、南、西至井之石栏外扩约5米,北至井之石栏外扩约3米(至南侧现有建筑外墙),总面积为119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至保护范围外扩约5米,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30米(至现有建筑北侧外墙),总面积为984平方米。
上城区小营街道皮市巷3号,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地方,却是当年我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
吴汉月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位于上城区施家山
于子三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52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上城区万
求是书院年代:1897求是书院位于上城区大学路3弄5号。杭州知府林启于清光绪二十三年
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18-1919公布时间: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