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家族墓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
高氏家族墓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为高友玑及其家族成员墓地。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实属罕见。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分三组,中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礼俗排列。三组墓各建神位牌楼,中间一组为四柱三牌楼,两侧均为六柱五牌楼,歇山顶。有碑亭两座,四柱单间,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歇山顶。
该墓为研究明代品官及家族墓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高友玑墓的石作建筑均仿木构形式,工艺精湛、造型美观,是明代石构建筑中的佳品。2006年高世家族墓作为明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8年6月5日,国民党浙保四团在永乐边境“清乡”,英岙村支部书记潘再法被捕牺牲。
1938年5月,乐清支部改建为乐清中心支部。至8月,中心支部在全县发展党员近百名,建
1938年1月3日,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从凤翱乡凤林村移驻山门乡大屯村(今属
乐清市南岳镇杏湾烈士墓长眠着邱岳寿、吴再燕、吴祖法三位杏湾籍革命烈士。邱岳寿,抗战时
乐清市北白象镇车岙村是革命老区村,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